今年冬天到底冷不冷呢?古人留下的俗语农谚有预示,看看是咋说的(2)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古人判断温度变化也很简单,就是观察水从液体到固体的变化形态。古人从处暑节气开始,就要十分注重水的形态变化。露水出来,表示白天和晚上温差变大了,霜出现了,表示温度降到了零度以下。所以,古人就是通过这些细微的变化,来判断温度的变化。
在民间有这样一句话,“初一寒露后,衣裳不晓顾”,是什么意思?今年寒露在初一前还是后呢?
这里的初一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一,古人认为农历九月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还把它和寒露联系在一起,通过它们之间的先后顺序,来判断冬天的寒冷程度。
寒露在公历上是比较固定,每年交节时间相差不会超过3天,但是在农历上就不固定了,有时候出现在农历八月末,有的时候出现在农历九月份。因此,古人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前后顺序不同,冬天的冷暖程度也不同。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农历九月初一在寒露节气交节之后,冷空气来得晚,也来得少,当年的冬天可能就是暖冬,就不用特意去准备棉衣了。反之,如果农历九月初一在寒露节气交节之前,当年的冬天就会是个冷冬。
今年寒露交节时间是在农历九月初一之前还是后呢?
今年寒露节气的交节时间是公历2022年10月8日,农历壬寅年九月十三号,15点22分16秒。很明显,今年农历九月初一在寒露节气之前,将可能是个寒冬。

今年冬天到底冷不冷呢?古人留下的俗语农谚有预示,看看是咋说的


类似的农谚还有,“冬天冷不冷,就看九月初一日”,“寒露怕晴天,天晴冬不冷”。古人是非常担心寒露是晴天的,因为“晴天寒露冬雪少,来年春季雨水多”。冬天雪少,说明是个暖冬,有利于地下害虫和病菌滋生,春季雨多,会出现倒春寒的情况,对小麦等越冬作物生长不利。并且,冬天不冷,会导致小麦在年前旺长,年后就不抗冻,倒春寒来了就容易被冻坏,使产量下降。类似的农谚还有“寒露有雨,冬雨少;寒露无雨,冬雨多”,冬雨少说明是个冷冬,冬雨多,雪就少,可能是和暖冬。
古人通过寒露节气期间的天气情况,预判冬天冷不冷的农谚还有下面几个。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