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广厦千万间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本文转自:学习时报
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时代,而盛唐则是巅峰中的巅峰。这一时期,三位大诗人占据了诗坛中最重要的位置,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诗仙”李白的诗歌意境开阔、浪漫豪放,读来令人悠然神往;“诗佛”王维的诗歌空灵静定、恬淡自然,读来令人宁静平和;“诗圣”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悲天悯人,读来令人潸然泪下。满纸血泪,千古常新,杜甫的作品有一种跨越时代的穿透力,这力量不仅来自他出众的文采,而且来自他倾注笔端的深情,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他浓重的家国情怀。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无法割舍的亲情牵挂
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杜甫对于家庭十分看重,他诗歌中经常出现对于家人的描写。至德元年(公元756年)秋,杜甫因安史之乱困居长安,他思念着位于鄜州(今陕西富县)的妻儿,写下这首《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兵荒马乱,家人离散,在这样的秋夜,妻子想必也在望月怀远,不知道她会不会云鬟沾湿、玉臂生寒?而儿女年纪尚幼,可能还不知道思念身在长安的父亲吧?字里行间,真情流露。战乱之中,杜甫热情盼望收到家书,“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但是又怕家书传来噩耗,所以“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从盼家书到怕家书,这种惴惴然微妙的心理变化跃然纸上,让人唏嘘。杜甫十分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在次子宗武生日那天,写下对他的勉励: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杜甫分外珍惜,“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虽是寻常生活,读来却让人觉得平和幸福。但杜甫没有沉湎于个人和家庭的悲欢,而是将视野扩大到对家国民众的关注。他既是一个家庭的领路人,又是整个时代的记录者。他将对亲人的惦念和对人民的眷恋融合,将小家的浮沉与国家的兴衰融合,真挚而博大。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矢志不渝的政治理想
杜甫出身名门,才华横溢,因而年轻时对仕途充满信心,立志在为官之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辅佐君主以济天下苍生。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初试不第,求取官职之路亦是四处碰壁,直到安史之乱前夕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样一个卑微的官职。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一度被困于叛军占据下的长安,后来历尽艰辛,只身逃出,投奔驻于凤翔的唐肃宗。肃宗感其忠义和文采,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授予他左拾遗的官职。“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这首《述怀》描述的就是杜甫对于此次被授左拾遗的喜悦、感激之情。拾遗虽然官品不高,但却可以直接向皇帝进言,因此杜甫这次担任左拾遗,是他一生中最接近自己政治理想的时期。“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这首《春宿左省》描写杜甫在门下省值夜时的心情,从中可以看出他心系政事的勤勉。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