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科技赋能中国非遗指尖传承揭开保护新局面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伴随着一段优美的苗族歌谣,苗族图腾蝴蝶在屏幕上翩翩起舞,我们仿佛进入了制作银饰的移动工作坊内,配合提示点击屏幕,拿起锤子将不规则的银块敲出蝴蝶大样,再点击錾子等不同工具雕刻不同部件、区域的纹样,经过明火焊接之后,将银饰置入明矾水中,手机摇一摇后洗银焕新,再通过铜刷给银饰抛光透亮,伸出手掌后,银饰蜕变成3D蝴蝶,不到四分钟,一个图案精美,富有寓意的苗族银饰便在移动端诞生,制作者还能和银饰合影。
曾让两千多年的兵马俑“复原”的AR技术再次展现出超凡魅力,这是百度通过技术让用户在互动中对古老技艺产生浓厚兴趣所进行的探索,它有别于文化遗产保护的传统说教、橱窗式保护的形式,甫一上线便引发网友热捧,而这只是百度公益启动的“文化遗产守护者计划”里,通过搜索、信息流、微纪录片、AR技术赋能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人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借助技术的力量传承文化遗产的路径,正变得越来越宽阔,也越来越清晰。
打破非遗失语窘境AR技术让传统技艺在指尖传递
苗族银饰长久以来便是苗族地区的重要首饰品和婚嫁用品,苗族人创造了各种图案、款式的银饰造型,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又表现出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但由于资金、技术、地域、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等观念影响,其传承之路并不如意。
国家级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吴水根从事苗银锻造已有35年,但到目前却只带出十八个徒弟,为了能够让古老的技术得到传承,他甚至打破传承的“规矩”,希望苗银技术能够走出地域局限。如今看到苗银以AR的技术出现在人们的指尖,吴水根为技术焕发传统文化的又一春而赞叹不已。
吴水根的激动背后是传统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困境,截至2016年底,我国入选世界非遗名录已达39项(含“急需保护名录”),数量居世界第一,而绝大多数的非遗都面临着对内传承困难,对外失语的窘境,中国“蜀锦织造技艺”传承人贺斌此前在蜀锦厂倒闭之后,便面临着是否要重新坚持这项古老技艺的难题。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