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吃甜食边破案:这个135公斤的“现代福尔摩斯”,怎么做到的?(6)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这些情况,公众是破案之后才知道。例如,他在1913年第一次杀人的真情,直到将近二十年后才真相大白。屈滕的相貌不算英俊,但彬彬有礼、有亲和力,而且爱打扮,衣冠楚楚,所以他经常成功搭讪陌生女子。他喜欢在案发后混到看热闹的人群中,甚至与调查案件的警察聊天,却从来没有被怀疑过。他看上去是个人畜无害的普通人。
当时的警方不擅长公关工作。警方没有向媒体披露很多重要细节,比如凶手有性变态心理,惯用剪刀,喜欢袭击小女孩等。公众既然对这些情况两眼一抹黑,就很难相应提高警惕,也就很难把怀疑聚焦到一个人身上。杜塞尔多夫警方一时间束手无策,只能收集群众提供的线索。这样的线索有12000条之多,至少有3条指向屈滕,比如屈滕的狱友指出他有类似的暴力行为。但幸存的受害者没有从屈滕的照片上认出他,屈滕的邻居也都认为他是个客客气气的老好人,警方没有在这条路线上继续追踪下去。
长期没有办法破解的连环杀人案,造成了轩然大波,再加上媒体的添油加醋,杜塞尔多夫地区陷入了人人自危的歇斯底里情绪。当地警方承受不了压力,中央政府的内政部成立了专案组,从柏林请来了甘纳特。正是他发明了“连环杀人狂”(Serienmrder)这个术语。
案子的转机始于一封送错的信。1930年5月14日,屈滕在杜塞尔多夫火车站附近转悠,寻找新猎物。他跟踪一位名为玛丽亚·布特利斯的年轻女仆,她在路上遭到一名男子的纠缠和骚扰。屈滕“英雄救美”,赶走了那名男子。布特利斯十分感激,放下了戒备,在屈滕的甜言蜜语下跟着到了他家。进屋之后,屈滕开始纠缠她。她激烈反抗,屈滕答应把她送走。经过一处森林时,他企图将她扼死,但不知为什么放弃了,把她带到一处电车站,放她走了。
布特利斯把自己的遭遇写在一封信里,寄给自己的一位女性朋友。没想到这封信投递错了,收到信的人感到莫名其妙,将信交给了警方。
警方找到了布特利斯,让她去指认屈滕的住处。费了一番周折,布特利斯找到了屈滕的房子,见到了屈滕,但没有认出他来。屈滕认出了她,察觉大事不妙,就离开了自己租住的房子。警方找到了屈滕妻子工作的咖啡馆,联系到她,了解到屈滕失业并且外出的情况,向他发出了传票。后来,警方高层有人批评了这种策略,认为这等于是向屈滕发警报。
屈滕回到住处,从妻子那里得知自己受到警方传讯,在与妻子争吵时激动地说:“都是我干的!”他向妻子和盘托出了全部罪行,妻子大受震动,建议如果万不得已可以一同自杀。屈滕不肯自杀,决定离开杜塞尔多夫,暂避风头,约定与妻子于次日见面。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