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冬天,东北都要被“文艺复兴”一次(2)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一个月后的今天,《漠河舞厅》不出所料地凉了。狂欢之后,人们转头追赶下一个热点。
视频评论区底下“东北文艺复兴”的字眼,也跟着漠河舞厅一起黯淡了,显得更加悲伤。
每到冬天,东北都要被拿出来“文艺复兴”一下。
但我怀疑,或许东北从未有过文艺复兴。你看或不看,东北一直都在寒风里。

每个冬天,东北都要被“文艺复兴”一次


东北,一个被人民群众消费了几十年的地方。
我们确实一直在咀嚼着东北的文艺果实——
极寒地带的风土人情,连带着他们吃的黄桃罐头、铁锅炖和鸡架,洗浴中心、貂皮和烧烤,在传播中变成了一套极具地域特色的都市传说,摆放在互联网的橱窗里供人观赏。东北的地大物博,如今正以另一种形态,成为哺育全国新媒体编辑的庞大选题库。
东北像哪里?
有人说东北像美国西部一样空旷而凶狠,有人说东北人像非裔美国人一样饱尝苦难却有天然的幽默感。东北作家贾行家说,东北人像爱尔兰人,“人们生活在阴郁的、希望不充沛的地方”。
如今的东北,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三个省份那么简单。它是一个自带流量的文化符号:从口音到春晚记忆,再到B站上的沈阳好果汁大街,它是指挥人民笑点的节拍器。
但曾经昂首挺胸的共和国长子,原本并不是一个逗笑全国人的角色。
很少有人再去花时间回忆,曾经那个布满骄傲与荣光的东北,年轻人只在长辈的只言片语中听说过那片工业理想国。
东北对于爷爷辈的人来说,最直观的形象,是画报上的“工业学大庆”和跳进泥浆里的王进喜。
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在地缘上夹在社会主义阵营的温暖怀抱之中,工业力量一股脑倾泻在这片土地上。1959年9月26日上午,松辽石油勘探局黑龙江石油大队位于哈尔滨的办公室电报机响起:松基三井喷油。后来这里叫做大庆油田。
在荒原上寻找石油,用肉身和自然搏斗的青年,是东北第一次文化输出的主角。
“沉睡的大地苏醒了。富有革命精神的大庆人,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