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撒贝宁的《大侦探》,还能支棱起来吗?(3)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失去撒贝宁的《大侦探》,还能支棱起来吗?


在节目中,每一个嘉宾都有机会完成一次形象的重构。这样的形象建构与嘉宾在剧本中扮演的角色相关,也与自身的性格特质紧密相连,因此既有鲜明的符号特点,也能充分调动观众的情感共鸣。
如果说过去是观众自发的挖掘和总结,那么现在节目组也在有意识地强化嘉宾的形象符号。
例如第六季《夜半酒店》中杨蓉扮演的蓉门童,她凄惨的童年遭遇收获了无数同情和眼泪,投票时一次故意的出错又将观众的共情推至顶点。在《大侦探》第七季中,她不仅在演唱会上为蓉门童献唱《负重一万斤长大》让观众破防,第一期节目中也延续了饱受欺凌、敏感自卑的女性形象。
对于“明侦”系列来说,嘉宾鲜明立体的形象收获认同,观众在心理上与嘉宾产生连接,并在不同平台的互动中不断强化,观众对于节目的黏性也不断增加。

立意与普法


从第一期节目来看,《童话学院》的故事相当工整,借童话故事的外壳讲述了一个由校园暴力产生的悲剧,立意、作案手法和推理过程都保持了过去的风格,甚至是过去案件模式的再现和元素的集合。

失去撒贝宁的《大侦探》,还能支棱起来吗?


但在经历了70多个悬疑故事洗礼后的老观众眼里,这个“第一案”成色稍弱、平稳着陆,有观众早早推出“凶手”,也有观众发现逻辑漏洞,与观众期待的“惊艳第一案”还有些距离。虽然节目效果尚可,但要警惕的是,悬疑推理节目一旦让观众走在了节目组的前面,或许就是节目下坡路的开始。
幸好《大侦探》第一案选择的都是老玩家们,通过沉浸式表演和趣味表达,用火花碰撞填补了故事结构的缺失。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