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巴到中国,他见证中国爵士从荒芜到繁荣的20年(2)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从舒适地带出走
“当年没人知道爵士乐该怎么练,全凭感觉。”罗宁还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乐手之间传递着一些“被翻录得都听不出音质”的磁带,他们在录音机前一遍遍听,一点点猜测、模仿,“连一本爵士乐的书都不可能找到。”他告诉第一财经。
新疆军区文工团曾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职业”,但罗宁总觉得缺少些什么。他在一成不变的排练、演出和录音之外,默默酝酿创作,内心有一股力量想要喷薄。他想离开新疆寻找出口时,“身边人都觉得我疯了。”
在北京接触爵士乐后,罗宁才真正着迷,明确自己的路,却不知道怎么前行。那时候,喜欢爵士乐的人整天扎堆,互相研究讨论,“今天这个琢磨说,应该以三拍为重,明天又觉得,是四拍吧?爵士乐就像传说一样,翻录的磁带也不知道是谁演的,就觉得好听。”
“当时北京有一批特别热爱爵士乐的群体。”罗宁说。中国爵士乐的发展正是被这群痴迷者推动。1993年,爵士乐迷、德国人乌德豪夫曼(Udo Hoffman)发起北京国际爵士乐集萃,举办了八届,开启北京爵士音乐节先河。2006年,贝斯手黄勇创办北京九门爵士音乐节,同年,刘元在后海创办东岸爵士俱乐部。紧接着,江湖酒吧、凹现场等开始上演爵士乐。
罗宁2001年加入刘元乐队,2006年成立自己的“罗宁爵士三重奏”。在这些不断涌现的新舞台,他磨炼即兴技巧,在十几年里积累上千场现场演出经验。“我学的是古典钢琴,玩爵士的时候,那些古典和声、乐句和节奏会突然从脑子里冒出来。”他喜欢爵士乐,是喜欢不同乐器之间的配合与对话,每个乐手都在贡献灵光乍现的瞬间。他迷恋爵士乐现场的那种紧张感,“能不断刺激你,把你想说或者不能说的表达出来”。
将《霸王别姬》与拉丁爵士乐融合
2000年前后,国内很多爵士乐手都出国学习,罗宁也不例外。他在酒吧认识来北京学电影的亚瑟夫,这个热情的古巴人发现他正在听丘乔巴尔德斯(Chucho Valdes)的唱片,“他很高兴,我居然跟他一样喜欢古巴的拉丁爵士钢琴大师。”
两人成为音乐至交,在亚瑟夫帮助推荐下,罗宁前往古巴哈瓦那高等艺术学院(National Art Schools of Cuba)留学,这也成为他音乐生涯中最浓重色彩。
哈瓦那的老建筑、迷人的老爷车、带有与世隔绝的朴素感,都是旅行者痴迷的地方。但罗宁印象更深的是普通人的音乐生活,“我租了一位古巴老太太的房子,每天她做早餐的时候,都会站在厨房里听拉丁爵士乐。”房东老太太一边炸香蕉,一边跟着节奏扭动把锅烧糊的场景,始终是古巴生活最深刻的记忆,那是鲜活宁静的生活。“他们并不富裕,用着最破旧的手机,也没有网络生活。每个人都能歌善舞,过得很单纯,很满足。”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