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场团合一”,打造舞蹈特色剧场(2)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财务出身的刘精伟从2000年开始就记录了天桥剧场的历年演出信息,包括什么时间、剧目,演了几场,上座率是多少。2008年成为副总经理后,她又记录了北京各大主要剧场的演出信息,“数据统计是我的职业习惯,我每3年都会做一次归拢,积累了17年。当时没觉得有用,就想看看北京整个演出行业的状况,别人采用的什么模式运作,上座率有多少。”
刘精伟说,这些大数据也能反映出居民生活的变化,“琢磨这些规律特别有意思,比如原来是十一国庆节、五一劳动节的档期特别好,但是现在呢?十一假期演大戏肯定卖不动。因为北京都成空城了,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原来都在北京消费,现在变成了到外地消费。”去年圣诞节期间,天桥剧场根据以往的数据规律安排四场中国版《胡桃夹子》,推出“圣诞芭蕾”的概念,同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新举措
演出剧场细分是必然趋势
通过对北京演出市场十几年的观察,刘精伟觉得演出剧场的细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天桥剧场的特色就是舞蹈,如何提高品牌认知度,增加舞蹈观众的黏合度是必须要重视的。
近两年,刘精伟曾赴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和乌镇戏剧节观摩学习,除了一些大制作剧目,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多元化的文化活动和观众的参与热情。今年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芭蕾演出季中就有一系列观众参与的互动交流活动,“我们有一个叫《芭蕾工匠面对面》,是今年的演出季第一次推出来,为什么是工匠呢?中国讲究工匠精神,芭蕾艺术也是一样。我们想通过演出季这个平台,让大家知道唯美芭蕾艺术背后的故事。我们的专业人员带观众去了解幕后服饰,比如芭蕾的舞鞋和TUTU裙,匠人们会告诉观众他们是如何生产这些芭蕾产品的。”
像演出季中的《芭蕾工匠面对面》这样的交流活动,刘精伟希望今后能够常态化,这样可以把观众从台前引到幕后,甚至是排练场,对舞蹈艺术的欣赏和理解也就更加深刻。“中国人讲究人情味儿,感情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刘精伟说,天桥剧场还会设计一些年底购票优惠活动,以及群众舞蹈演员的选拔活动、摄影大赛等,让观众把天桥剧场当作走进舞蹈艺术的一个家。
同题问答
1.2017年行业内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其实不只2017年,我觉得这几年的演出市场,越来越细化了。以前北京都是综合性剧场,在这个剧场里你可以演芭蕾、演歌剧,还可以演相声。这几年随着剧场越来越多,如果不进行细分的话,可能对未来的长远经营也不利。比如像我们剧场前面那个天桥艺术中心,它主要是音乐剧剧场,我们主要做芭蕾、舞蹈,梅兰芳大剧院主要做京剧,国话剧场、首都剧场主要做话剧,国家大剧院主打的是歌剧。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