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长白时评:乡村振兴,呼唤更多“农民院士”式领军人才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本文转自:中国吉林网
对云南省南部山区的村民来说,今年的春耕有些“新鲜”——长期种植旱地作物的他们,要在山上尝试种植水稻。水稻上山,这一“水稻旱种”的颠覆性技术,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的最新农业科研成果。时年60岁的朱有勇来到澜沧县,深入群众融入群众,让科研成果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农民院士”。
一直以来,农村基层一线科技力量不足、科技服务缺位是广大农民反映突出的问题。朱有勇秉持“农民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的理念,把科研成果带到田间地头,保证了山区农民的口粮供应,保障了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呼唤更多“农民院士”式领军人才,将论文写在希望的田野上。
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2021年,我国实现了粮食产量的十八连增,连续七年实现粮食产量超过1.3万亿斤,把中国人的饭碗继续稳稳端牢。这背后,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农林教育人的心血与智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发现和培养使用农业领域战略科学家。启动“神农英才”计划,加快培养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让人才红利在乡村振兴中释放能量,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和科技支撑。
农业科技领军人才要倾注“爱农之情”。我们通常说的敬业爱岗,对科技人才来说更为重要,因为这关系到“为谁服务”的发展方向和价值体现。深受民众爱戴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刚毕业就立下“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誓言,并一生践诺,付诸行动,他“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真正把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这方面,“农民院士”朱有勇同样有袁隆平的爱农情怀,孜孜不倦地耕耘奋斗着。
要把研究生培养成农业科技领军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涉农高校承担着农业人才培养、农业应用研究与服务“三农”等功能,是培养农业农村人才、研发农业高科技的重要阵地,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科技小院是建立在生产一线(农村、企业)的集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科技服务平台。通过科技小院,学生们从书斋走向村庄,切实了解农业生产过程,从农民需求出发开展科学研究,并锻炼吃苦耐劳、沟通表达等综合素质,努力做到扎根大地、接地气。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发布通知,推广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科技小院让研究生与广大农民的力量汇聚,锻炼成长为农业科技领军人才,随着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推广,让科技助力乡村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