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话振兴|“农民院士”爱农助农的脚步从未停歇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倾听“三农”故事
感受二十大代表风采
中国三农发布系列报道
“二十大代表话振兴”
本期采访的是
中国工程院院士
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
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朱有勇

二十大代表话振兴|“农民院士”爱农助农的脚步从未停歇


九月的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风吹稻浪,一片金黄。朱有勇及其团队等来了一场期待中的收获。今年春天,他带领团队来到澜沧县,推广他们最新的科研成果“水稻旱种”,准备让水稻扎根旱地。这一颠覆性的技术能否获得成功,硕果累累的九月正是验证的时刻。最高亩产788公斤,最低634公斤,测产当天大家都笑了。

二十大代表话振兴|“农民院士”爱农助农的脚步从未停歇


(水稻测产现场)
水稻“上山”:山地变粮仓
云南属于高原山地地形,在一些山区,只有旱地,没有水田。朱有勇告诉中国三农发布记者,在他驻村帮扶的蒿枝坝村,过去都是吃玉米、吃粗粮;现在生活变好了,村民也能吃上大米、吃上细粮了,但长期以来,大米等细粮都只能到市场上去买。
如何破解农民守着土地没有细粮吃的问题?朱有勇率领团队针对云南高原的生态特点,研发出杂交水稻旱种模式,被形象地称为水稻“上山”。今年,杂交水稻旱种模式在云南发展到了50万亩。朱有勇介绍,在蒿枝坝村,现在已经推广了405亩,总产量28万公斤。全村277人,人均亩产超过了1000公斤。村民吃大米,再也不用跑市场去买了。
水稻“上山”能够迅速推广,得益于这种模式的两个创新点。“第一个创新点是旱地水稻分蘖。自古水稻种在水田里,一棵秧苗变成一丛稻谷,这就是水稻分蘖。我们利用杂交优势选育了一系列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在旱地条件与水田一样分蘖旺盛,解决了这个难点。第二个创新点是旱地除草。旱地杂草比水田多得多,我们根据杂草生长发育规律,创建了杂草萌芽的封草技术,解决了这个难点”,朱有勇说。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