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实验之三斯坦福监狱实验(3)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人的行为,是被所处的环境、所扮演的角色塑造的。在特殊情境下,人的意志力无法和情境力量抗衡。
去个人化:就是创造“匿名”的状态。实验中,“狱卒”穿统一制服、戴墨镜,掩盖掉自己的面目,被统称为“狱卒先生”。这就容易给他们一个感觉:“没人知道我的真实身份,我也不用为我做的坏事负责。”于是,他的行为会比平时更不拘小节。这种情况在生活中也不少见,像网上很多过激的言论,都是因为网络匿名有关。
从众需求:人希望被群体接纳,来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这是最基本的人性需求,本来无可厚非,但在极端环境下,会让人服从不合理的事。当身边的狱卒全都在体罚“犯人”的时候,为了不被排斥,即使是好心的狱卒,也很难出头制止,只能沉默。这样的沉默,无形中纵容了暴力。
服从权威:人类有服从的天性,在极端情境下,甚至会屈服权威从而背叛自己的道德规范。实验中,“权威”的表现就是制定规矩。犯人必须遵守严格的作息时间,还要定期向狱卒列队报数等。如果违反,就会被惩罚关禁闭、打扫卫生、不能吃饭,甚至是羞辱和体罚。而狱卒制定了这些规矩,每天还会定期巡逻,乐此不疲地维护秩序。
角色认同:是指一个人的态度及行为,会趋向于与他扮演的角色一致。实验里不论狱卒还是犯人,都随着时间慢慢地入了戏,行为也变得越来越典型。
自我辩护合理化:人们会自发地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使自己的认知达成一致。加害者为了避免内疚,想出了一个招数:把受害者抽离出“人类”,变成一个抽象的概念。比如,实验中犯人们没有名字,只用编号来称呼。这样一来,受害者不再是加害者的朋友、邻居、族人,而是完全陌生的群体。对陌生群体进行纠正、消灭,是可以被接受的。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