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遗物整理师》:聆听,于无声处(2)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死亡是生命的必然结局,每一个人都注定要走向死亡——这是我们的理智告诉我们的。那些付出爱也收获爱的人,即使死去,也仍旧活在爱他的人的记忆里——这是我们的情感告诉我们的。然而即使如此,死亡依旧是沉重的,是孱弱的现代人无法克服的永久创伤。面对至亲至爱之人也会死去这一事实,再强大的人也依旧会如可鲁一般恐惧彷徨,脑海中只剩下那一句“我不要你死”。
那么,面对死亡,人们还能做些什么呢?《遗物整理师》给出的答案或许是,坦诚相爱,有尊严地死去。前者是每一个有死之人在有限的生命之中所能做到的,后者则是逝者的亲友与社会应当帮助逝者做到的。
遗物整理师,就是这样一个帮助逝者有尊严地死去的工作。2010年前后,随着老龄化与家庭制度的松动,“孤独死”成为日本与韩国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为了处理这些无亲朋在侧的独自死去之人的遗物,遗物整理师这一职业相继在日韩出现。《遗物整理师》改编自韩国作家金玺别的散文集《离开后留下的东西》,而这位作家本人就是一位遗物整理师。尽管由于推理元素的存在,《遗物整理师》中可鲁的工作经历似乎显得过分传奇,但现实中的遗物整理师确实承担着清理生活空间和生前用品,以尽量减少逝者死后给周围人造成麻烦的可能,分拣遗物交给遗属,保护逝者隐私,为死者留下尽可能体面的身后形象等等职能。心怀敬意地面对死者,作为遗物整理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也在提供着关于死后尊严的承诺。这一切固然不可能改变死亡的生理本质,但人作为一种意义动物,其死亡还不可避免地具有社会属性,有尊严的死事关一个人的社会身份与社会评价,对于每一个行走在生死之间单行道上的人而言都是莫大的慰藉。
《遗物整理师》中有一个颇有深意的细节,长大后成为了遗物整理师的可鲁,在抓周的时候握住的却是听诊器。生与死,治病救人的医生与面对死者的遗物整理师,看似截然对立的两端,却在这个场景中有了奇异的关联。既然为生理的死亡附加有意义的社会仪式,是我们将死亡召唤为生之组成部分的唯一手段,既然有尊严之死是有尊严之生的最后保障,那么救生与慰死或许确实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
在故事的最后,可鲁亲手整理了父亲的遗物,正视了父亲的死。遗物整理师的工作于他而言早已不再是解谜游戏,或者被制定好的规则,他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意义,也因而拥有了面对死亡的勇气。尽管悲伤痛苦,但那些与记忆共鸣、饱含爱意的逝者遗物正于无声处诉说:眼前的一切毕竟证明着,他们曾经与我们同在,也仍将与我们同在。
来源:光明网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