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物语⑤|铅笔画下的老北京胡同,美翻了!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编者按:
老北京的特色建筑,除了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的皇家宫廷和苑囿,便是那些充满市井烟火气息的胡同和四合院。
第五期“京华物语”栏目,我们从画家况晗作画、陆原撰文的《树影 鸽子 人:胡同北京的生趣与乡愁》中摘取了精美的图文,透过它们,仿佛可以瞬间穿梭回到那个昔日的北京城。这些铅笔画所绘胡同景象,随着旧城改造和翻修,如今的面貌已经大有不同,但那里的情韵却至今未变。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所撰序言,第二部分为书中正文内容节选。经出版方东方出版社授权刊发。
《树影 鸽子 人:胡同北京的生趣与乡愁》况晗作画,陆原撰文,东方出版社,2020年4月
留住胡同
撰文|吴为山(中国美术馆馆长)
摘编|徐学勤
一支铅笔记录着胡同的过去,一本画册再现了老北京的情韵。摆在我面前的这本书,因其独特,引发了我的许多思考。
胡同,是老北京的印符,是北京文化的象征。胡同,展示着光阴流逝所积淀的文化之美,美在平平和和的持家寄寓,美在唇齿与共的邻里亲情,美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节律,美在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道德教化。
元、明、清以来,作为祖祖辈辈繁衍生存的空间,胡同承载着一代代老北京人的悲欢离合。晨曦初露,斜阳余晖,皓月明光,那砖瓦、门楼的斑驳,在光影的映衬下,叙说着岁月流痕。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演进,不少北京胡同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被钢筋水泥和玻璃幕墙构成的高楼大厦所取代。老北京人找不到回家的路,迷失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之间,只留下缠绵的记忆……
况晗生长在山清水秀的南方,南京师大美术系毕业后分配至北京,单位分给一间胡同大杂院里的平房,遂与胡同结缘。每日生活在胡同里,他对胡同的眷恋和钟情日浓一日,看着胡同在推土机的无情碾压下一片片地消失,他黯然神伤。“得把消失的胡同用画笔留下来”,怀着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精神,他开始了与推土机的赛跑。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