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何“敬神”却不“信神”?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顿悟了(3)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伊尹活了一百岁,死后以天子之礼葬于亳都。
伊尹死后,他的儿子伊陟“子承父业”,成为了新一任巫。伊陟在辅佐商王太戊时,发生了一件怪事,当时商朝都城的朝堂之上,一棵怪异桑树和楮树合生,在一夜之间,竟然长到了需要两手合抱程度。
以当时的观点来看 ,这是一个不祥的预兆、是上天的警示。于是,太戊就去询问伊陟的意见,而伊陟竟然说:“妖怪是没有办法战胜有德行的君主的,你只要注意自己的德行,就没什么好怕的。”
听了这话,太戊更为注意自己的德行,大力推行“以德治国”,使得商朝再度复兴,太戊也与太甲、祖乙并称为对商朝最有贡献的君主,而那棵奇怪的树,最终又莫名枯死了。
伊陟的这段话,最终被人总结“妖不胜德”,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人对于神明的态度开始有所转变。
但总体来说,当时的人们还是十分信神的。后来武王伐纣,也是假托天命之名,时机未到时候称“汝未知天命,未可也”,决意起兵时则说“今予发维共行天罚”。
中国人真正的无神时代,起于春秋战国。

中国人为何“敬神”却不“信神”?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顿悟了


· 神权旁落,人主天下事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是我国思想大解放的时代,所谓百家争鸣,当时诸子百家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思想文化,正是在这个时代,人自身的作用被放大了。
儒家思想正式提出了人的作用,“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不语怪力乱神”,都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神明的态度的转变。同时,儒家还利用鬼神崇拜进行道德教化。
儒家思想一方面主张利用祭祀活动加强政治统治和对人民进行道德教化,一方面又主张对民间鬼神崇拜加以规范和限制,取缔不符合儒家规范的祭祀活动,将鬼神崇拜纳入了可控范围。
随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见被采纳,儒家思想“一统天下”,将“敬神却不信神”的价值观推给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崇敬却不信,神权最终落于人手,可不信神的中国人一直没有停止过“造神”: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民间尊其为“关公”;生于海上的林默经常救助遇难之人,被奉为“妈祖”,至今仍有3亿多人信仰妈祖;陈元光死后被奉为开漳圣王,是两岸共同信奉的神祗,甚至在中国的文化体系中,普通人是可以通过修炼而“位列仙班”的,而每一个神,都有着自己专属的 “教化作用”。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