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新杭镇附近发现亚洲最大泥盆纪森林(38)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中国古花骨海绵标本照片
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花骨海绵类(Rossellids)是现生海绵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六射海绵,外观形态多样,广布于全球深水生态系统中,其生活的水深范围比较广,最深可达6700多米。这类海绵目前被归入松海绵目(Lyssacinosa)、花骨海绵科(Rossellidae)中。尽管松海绵类被认为是一个超级保守的类群,其最早的化石记录发现于奥陶纪地层中,然而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花骨海绵类可见于早古生代地层中。
有关花骨海绵的化石记录通常见于新生代地层中,骨针多以散落状态保存,其中大部分属种的模式标本均为现生花骨海绵。 截止目前,花骨海绵最早的化石记录可追溯至白垩纪,这一记录也得到了最新的分子古生物学研究结果的支持。然而,白垩纪仅有的一枚完整的花骨海绵标本因其特征骨针的退化,分类位置仍待商榷;而其他花骨海绵标本则均为零星、松散的骨针,据此无法建立相关属种。
2019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李丽霞博士等人在安徽省南部泾县北贡特异埋藏海绵动物群中发现并报道了奥陶—志留纪过渡期的花骨海绵化石。该标本呈球状或卵状,壁较厚,表面具进水孔。海绵体主要由六射骨针(hexactin)和十字骨针(stauractin)组成松骨网状骨骼。海绵体表皮边缘由以五射骨针(pentactin)代表的下向皮层骨针(hypodermalia)相互叠覆组成。突出骨针(prostalia)主要是五射骨针及少量六射骨针。海绵体具较坚硬底部,未见根须骨针(basalia)。鉴于其特征有别于花骨海绵类中的其他属种,故以中国古花骨海绵(Palaeorossella sinensis gen. et sp. nov)为模式种,建立古花骨海绵属(Palaeorossella gen. nov.)。
此次所发现的花骨海绵标本具有典型的、特征性的骨针及排列方式,其保存完整的骨骼结构不仅为精确地确定其分类位置提供了可能,也为探明该类海绵的系统演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材料。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花骨海绵类化石,可将其化石记录提前了3亿多年。
一般地,就海绵动物而言,尤其是六射海绵,其很多类群的演化是非常保守的,一些特征在早古生代甚至更早的类群中就已经出现,因此寻找早期特征保存完整的海绵化石进行研究对于探索海绵动物的起源和系统演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分子古生物学研究提供诸多关键信息,较为精确地限定其祖先类群起源和演化的关键时间节点,大大提升了研究的精度。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