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的女儿——樊锦诗(3)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苦行僧的日子。
在鸣沙山和三危山的怀抱中密密层层的洞窟中,成千上万的大大小小佛像雕塑形态各异,诉说着一个个幻化的神仙故事。
那些洞壁上的画,更是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精美绝伦。
虽然樊锦诗怕了那里的艰辛生活,可心里仍深爱着那些塑像和壁画。
1963年,她大学毕业时,敦煌研究所向学校要人,名单里有她。
父亲担心身体羸弱的女儿难以适应荒漠,便写信恳请学校,不要让瘦弱女儿去那么艰苦地方工作。
可是,那份信却被她悄悄扣了下来。
“我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的时候,报效祖国、服从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等,都是影响青年人人生走向的主流价值观。”
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常书鸿、第二任院长段文杰,他们在国内外学术界都颇有地位,却为了保护敦煌艺术,心甘情愿过着西北农牧民一样的生活。受前辈精神感召,樊锦诗义无反顾踏上开往大漠的列车,来到了戈壁深处的莫高窟。
这次,她做好了扎根大漠的准备,吸取实习时留长发洗梳难的教训,干脆剪了个极短的运动员头。
时至今日,她依然留着短发。
那时,敦煌保护研究所对外联系仅有一部手摇电话,可往往是断断续续,通讯极其困难,几乎与世隔绝。
晚上只能用蜡烛或手电照明,上趟厕所也要跑好远的路。对此,樊锦诗坦诚地说:
“说没有犹豫动摇,那是假话。和北京相比,那里简直就不是同一个世界,到处是苍凉的黄沙。”
半夜里,当房梁上老鼠吱吱叫着掉在被子上时,当因水土不服整天病恹恹时,望着透过窗纸的清凉月光,她还是伤心地掉下了眼泪。然而,几行清泪,依然没能动摇她对敦煌艺术的炽烈迷恋。
经历了黑夜的凄凉和恐惧,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每走过一个石窟,她都会惊叹:“哎呀,太好了,太美了!”
敦煌的美,她是永远割舍不下的。
一年后,在武大工作的恋人彭金章来到西北大漠看望她。
没想到,昔日未名湖畔读书散步的娇俏女子,在日日漫天黄沙中变得异常坚韧。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