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的女儿——樊锦诗(7)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内心纯净的人,
才能把现实的不堪,
幻化为一种坚毅的美好。
“莫高窟几乎所有洞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病害。”
樊锦诗瞅着日益毁坏的壁画、塑像,心如煎熬,寝食难安,日日夜夜思索着保护之法,一门心思的扑在了研究保护的门道上了。
是啊,莫高窟是古代东西方文化在敦煌交融的璀璨结晶。
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国与欧亚大陆之间的中西交通。
敦煌作为这条“古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既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又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
如此厚重珍贵的文化历史遗产,怎能毁掉?
有一年的夏天,樊锦诗一进洞窟,就连着打了几个喷嚏。
洞内空间狭小,随着游客增多,充斥着游客身上浓烈的香水味和汗味。
“洞受得了吗?”
从此,她常常思考这个问题。
“我们拿出1908年拍摄的莫高窟照片和现在对比,发现100多年间变化很大。现在的壁画很模糊,颜色也在逐渐退去。壁画和人一样,不可能永葆青春。”
面对这种老化、分化的趋势,樊锦诗很伤感,也很焦虑。
“我们只能延缓,不能逆转。”
于是,她从壁画病害防治到崖体加固,和敦煌研究院的保护工作者一起不断探索创新,为留住那种精湛技艺呈现的美好而夜以继日地忙碌。
1998年,樊锦诗出任敦煌研究院的院长。此时,西部大开发、旅游大发展搞得如火如荼,莫高窟的游客数量也与日俱增,从1979年只有1万人,增加到了20万人。
最让樊锦诗头疼的事,不是游客多了,而是在全国掀起“打造跨地区旅游上市公司”热潮下,有关部门要将莫高窟捆绑上市。
“莫高窟是人类的无价之宝,我心想一定要保护好。万一有闪失,我就是罪人。”
樊锦诗人微言轻,四处奔走,给人讲解敦煌石窟脆弱的现状,反复强调保护的重要性,决不能把洞子卖了。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