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汉文帝霸陵(4)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江村大墓K27 出土的刑徒俑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葬者,藏也,中国帝王陵历来秘而不宣。但是现代考古发现,揭开了帝陵的神秘面纱,拓展了历史研究的方法和视野,一些考古学家也从墓葬勘探中形成了独特的视角。焦南峰认为,霸陵位置的明确,解决了西汉十一座帝陵的名位问题。双重陵园、帝陵居中、外藏坑环绕的结构布局,与汉高祖长陵、汉惠帝安陵显示出明显的差异,显示出西汉帝陵制度的发展、演变,奠定了西汉中晚期帝王陵墓制度的基础。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西都赋》中写道:“南望杜霸,北眺五陵。”汉文帝的霸陵、汉宣帝的杜陵在咸阳东南;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昭帝平陵和武帝茂陵,这五座帝陵分布在咸阳北原。在西汉十一座帝陵中,霸陵和杜陵在渭河南岸,其余九座帝陵沿渭河北岸由东向西一线排开,绵延近百里。从2015年8月到2016年盛夏,记者从西安出发,绕杜陵,登霸陵,经“泾渭分明”的泾渭交汇处一路向西,沿渭河踏遍咸阳古道,探寻西汉十一座帝陵的历史沧桑。金代学者赵秉文有诗云:“渭水桥边不见人,摩挲高冢卧麒麟。千秋万古功名骨,化作咸阳原上尘。”汉文帝霸陵的考古发掘为西汉帝陵制度形成与发展演变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考古资料。
在江村大墓考古发现对外公布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徐卫民喜不自胜。他表示,江村大墓历时多年的考古发掘,使包括汉文帝霸陵在内的西汉帝陵规模、形制、布局及内涵被考古工作者基本掌握。焦南峰也认为,江村大墓竖穴土圹、双重陵园、帝陵居中、多座象征官署机构的外藏坑围绕帝陵分布等陵寝制度,基本与秦汉时期帝王陵墓规制吻合,表明了皇帝独尊、中央集权的西汉帝国政治理念的确立。此外,霸陵平面格局上承长陵、安陵的“无为而治”,下启阳陵、茂陵、平陵及杜陵的“独尊儒术”,是西汉帝陵制度发展演变的关键环节,折射出西汉国家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
陵墓若都邑,对于考古学研究而言,不同的遗迹遗物,在不同学术研究目的上的作用不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认为,秦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时期,帝陵是都城“物化载体”的表现形式。对于帝陵而言,主要是通过地下的寝宫、外藏坑及地面陵寝建筑的“外向”发展表现出来的。外藏坑陪葬品、祭祀活动及“陵寝建筑”及其中的祭祀活动,是秦汉“陵墓若都邑”的集中体现。
西汉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鼎盛时代。历史文献对西汉帝陵形制的记载,已被不少考古发现证实。据焦南峰介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咸阳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先后对包括高祖长陵、武帝茂陵、元帝渭陵等十五座帝陵进行了系统调查、勘探,对景帝阳陵展开了大规模持续性的发掘研究工作。现有研究表明,西汉帝陵是整个西汉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全方位的缩影,保留了珍贵的历史信息。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