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史:乱成一锅粥的春秋(四百零三)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吴王夫差图霸(8)
公元前482年的黄池会盟被认为是吴国霸业的巅峰,然而同时也是吴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当吴王夫差与晋定公争夺盟主之位时,越国的军队攻破了吴国都城姑苏的外城,还俘虏了吴国太子。夫差急于率兵返回吴国,但是又怕被其他诸侯窥探出端倪,于是采纳王孙雒的建议,用炫耀武功的方式逼迫晋国人服软,同意由吴王担任盟主。会盟结束后,夫差回到吴国,付出了金钱和财货的代价,与越国议和。
以上是《国语·吴语》中的记载。然而《史记·吴太伯世家》的记载却正好相反,认为黄池会盟的盟主是晋定公:“七月辛丑,吴王与晋定公争长。吴王曰:‘於周室我为长。’晋定公曰:‘於姬姓我为伯。’赵鞅怒,将伐吴,乃长晋定公。”
按照《史记》的说法,晋国不但没有畏惧吴师之众,而且声明要讨伐对方。双方较量的结果,是吴国屈服于晋国。

学历史:乱成一锅粥的春秋(四百零三)


《史记》中不同篇章对同一件事情的记述有时会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黄池会盟就是一个例子。在《秦本纪》中,太史公称:“九年,晋定公与吴王夫差盟,争长于黄池,卒先吴。吴强,陵中国。”也就是说,吴国称霸。但是在《晋世家》和《赵世家》中,又都记为“卒长吴”,就是晋定公排在吴王前面。
再来看看《左传》是怎么记载的。《左传·哀公十三年》的原文:“秋七月辛丑,盟,吴、晋争先。吴人曰:‘于周室,我为长。’晋人曰:‘于姬姓,我为伯。’赵鞅呼司马寅曰:‘日旰矣,大事未成,二臣之罪也。建鼓整列,二臣死之,长幼必可知也。’对曰:‘请姑视之。’反,曰:‘肉食者无墨。今吴王有墨,国胜乎?大子死乎?且夷德轻,不忍久,请少待之。’乃先晋人。”
也就是说,在歃血的环节,夫差退让一步,让晋定公居先。
但是《左传》继续写道,会盟结束后,夫差要带领鲁哀公去面见晋定公。鲁国大夫子服景伯反对道:“天子会合诸侯,诸侯之长就率领诸侯进见天子;诸侯之长会合诸侯,那么侯就率领子、男进见诸侯领袖。从天子以下,朝聘时所用的玉帛也不相同。敝邑进贡给吴国的,要比晋国丰厚,而没有不如的,因为把吴国作为诸侯的领袖。而现在君王准备带领寡君进见晋君,那么晋国就成为诸侯的领袖了,敝邑将会改变进贡的数量:鲁国进贡按八百辆战车给贵国,如果变成子、男,那么将会按邾国战车的一半作为贡品,而按邾国战车的数来事奉晋国。而且执事以诸侯之长的身分召集诸侯,而以一般诸侯的身分结束,这有什么好处呢?”于是夫差就打消了原先的念头,没有带鲁哀公去见晋定公。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