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假期,去打卡秋天的第一个村庄吧(2)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长征,二万五千里,那条路多么漫长,于他而言又多么短暂。文字上方,一颗鲜红的五角星静静地凝望着人间。红,是华崇煌生命的底色,也是华屋的底色、瑞金的底色、中国的底色。
我对着那棵象征着华崇煌的松树深深鞠了一躬,转身,又与更多这样的松树迎面相逢。每一棵松树,都拥有自己的名字:华崇宜、华崇森、华钦恩、华钦仑、华质彬、华钦柏、华钦梁、华崇沂、华桃生、华德和、华树生、华钦材、华德思、华崇松、华钦遥、华崇球。这一棵棵松树、一块块石碑、一个个名字,如此集中地呈现出一座村庄和一段历史不寻常的关系。
是的,华屋,是著名的红军烈士村。这17位被后人刻下名字的华姓后生,都有着相似的简短生平,都没有活着回到这座村庄。只有他们亲手种下的17棵松树,还挺立在密林中。有的根枝相连,像携手的兄弟;有的独自站立,像落单的孩子。但无论如何,它们都有着同一个生长方向,朝着天空,朝着阳光,永不止歇地引颈张望,就像他们当红军去革命时那一份热情似火的决心,就像1934年10月那一场义无反顾的出征。
风掀动阵阵松涛,仿佛低低的诉说。我围绕着那些苍劲刚直的松树和碑文,一遍一遍地仰望着,阅读着。这17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开始是平民的儿子,后来是党的儿子、国的儿子。他们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他们的音容笑貌只能在后人的讲述和无尽想象中复现。
为了纪念英勇的烈士,人们又在松林间建起一座红军烈士纪念亭。他们把这17棵松树称为信念树,把这片小树林称为烈士林。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聆听故事,祭奠先烈。在讲解员深情的讲述中,总有人会发出难以遏制的啜泣声。
信念树的故事远未结束。在烈士林的东北面,又开辟出了一片青年林,十几株幼树正沐浴着阳光,茁壮成长。华屋的后人,凡是参军入伍的,都会来种上一棵青松。像先辈那样种一棵具有象征意义的松树,已经成为华屋人的一份特殊传承。
可以想见,这些生机蓬勃的小树苗,有朝一日也将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华屋的山上,会越来越茂盛,越来越葱茏。它们不仅守护着家园,更守护着代代相传的精神和信仰。
与之相对应的,是华屋人郁郁葱葱的新生活。
环村庄缓行,可见标志性的入口景观、宽阔的广场、气派的红军祠,村里还设有篮球场、农家书屋、农民戏台、医疗卫生室、老年颐养之家、妇女之家、留守儿童之家。我还记得,2015年12月,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来到华屋,代表中国作协捐赠了3000册图书。那些书,现在就摆在农家书屋的书架上,滋养着村民的文化生活。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