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吧》:综艺的价值回归后考验刚开始(2)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另一方面,节目藉由独特的农耕故事,留存从零开始的成长记录。镜头探入劳作过程的同时,也以“不关机”的纪录片风格录入年轻人们在农村的特别环境中与人生过的每一招:理想与现实的沟壑该如何填平,目标与实力的落差该怎样补齐,一支团队的磨合要经历几步,工作中的代际壁垒又要怎样突围……年轻人手上忙的是农活,触达的话题却能与城市相连,尤其那句反复出现的“认真做好一件事,就一定会有回报”,激出了弹幕里的可观共鸣。
没人帮忙,更非作秀,每天2T左右的视频素材,以及各位年轻人不间断的Vlog和慢直播都为节目里的“种地”佐证了纪录片式的生命力。也正因此,“真实自有千钧之力”,年轻人踏踏实实辛勤劳动然后收获的情绪在故事中释放,唤起了不少年轻观众对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朴素道理的认知回归。而对出身演艺圈的“种地小队”成员而言,190天远离名利场,190天零片酬,190天只做种地一件事,这更不失为对一夜成名、一夜成星、不劳而获等价值观的实际纠偏。
真诚是必杀技,但仍需更多创意加持
按时下综艺节目的制播传统,《种地吧》称得上“不计成本”的中小成本综艺:没有明星阵容,没有豪华演播装置,一切都秉承“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风格,与此同时,190天不关机,用时间换内容,这档目前讨论声量不高的“糊”综可谓舍得“下本”。
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副书记、教育部长江学者胡智锋看到了这档综艺的真诚,“《种地吧》为当代综艺的创新方向带来启示,它实现了类型杂糅与网综教育意义的升维,接地气又有深刻立意。用扎实的劳作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中华传统美德在网综里重新召回;也用实实在在的难题与窘境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和盘托出,增强我们端牢‘中国饭碗’的底气”。都说真诚是做好真人秀的必杀技。在胡智锋看来,不用流量明星引流,不用矛盾炒作话题,真诚的制作为《种地吧》赢得了良性的开端,但节目对话题的凝练与拓展、对节奏的把控等仍需要更多创意加持。
以前三期里引发颇多争议的赵小童为例,从第一期爱钻牛角尖的执拗青年,到第三期默默干活的手工小达人,不少网友开始对这个有点“轴”的小伙子改观,而从综艺的“反套路”创新角度来看,后期剪辑对于人物成长的启示有没有先抑后扬、线性以外的更多选择?再看内容的迭代,随着耕种推进,最能炮制“综艺感”的“新手村”完成后,节目还能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劳作中贡献哪些新鲜感?沉浸式“陪伴”种地之外,节目还能否为观众提供知识增长点,让人体验种地之乐、土地之奇、自然之美的同时,还能顺便长知识?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