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易地扶贫搬迁幸福样本之二:探索内乡模式迁出美好生活(2)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余关镇子育村民俗博物馆里村民的旧宅留在照片中
行走在内乡县马山口镇幸福社区、七里坪乡思源社区、余关镇子育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两层别墅,社区不同景致也不同;干净的水泥路两旁绿树成荫;社区内,“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撸起袖子加油干”等文化墙标语催人奋进;一盏盏拥有现代气息的太阳能路灯巍然矗立;居民家门口、文化广场、小超市、洗浴中心和公厕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社区还紧邻卫生室、学校、产业扶贫创业园区,群众在这里生活、工作都很方便。如果不是有人介绍,难以想象,这些就是内乡县政府为辖区2150户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打造的幸福家园。
在余关镇子育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村党支部书记王建伟说,村民张定林只有一个女儿。1996年,张定林的女儿产后大出血,因交通不便,在抬下山送往医院的路上离世,留下一个刚刚出生的女婴。老两口与外孙女相依为命。除了种地,家中没有其他收入,张定林家70年代建起的3间土坯房一住就是45年,一到下雨天,往往是外面不断线,里面扯成串。张定林家被精准识别为易地扶贫搬迁户后,2016年子育村启动易地搬迁工作,建成了漂亮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当王建伟找到张定林,动员他搬迁时,张定林说:“人家有儿有女的都住不上这漂亮房子,我这无儿无女的,虽然政府给我盖新房子住,可我搬去以后咋生活?”直到村“两委”为他讲明白了包括易地搬迁、务工在内的扶贫办法,张定林这才半信半疑搬到山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像张定林一样,内乡县大多数易地扶贫搬迁户原来居住在山高谷深的边远山区,人员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如果不进行易地扶贫搬迁,脱贫难度特别大。自2016年以来,内乡县在规划易地扶贫搬迁点的时候,县委、县政府坚持把靠近公路、靠近旅游沿线、靠近集镇、靠近产业基地作为选址硬性指标,为即将搬迁过来的贫困群众提供最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易地扶贫搬迁不是简单地换一个地方,而是配套设施更为完善,居住环境更好,群众的幸福感更强,这样的地方才能真正地“留住人”。内乡县高标准实施贫困村基础设施整村推进项目,配套规划建设新村道路、集中供水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游园广场,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科技等公共服务阵地。同时采取企业捐赠与政府出资修缮相结合的办法,解决搬迁户家具配套问题,使搬迁点服务标准实现“七有”,即有一个管理机构、有1-3名服务人员(优先选择贫困户)、有一个就业门路、有一个文化活动广场、有一套生活设施、有一个公共浴池、有一个小菜园,确保了搬迁贫困户拎包即能入住,来了就能生活。同时着力解决安置点上学、就医等问题,让搬迁群众能够安居乐业。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