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清漪照家国——颐和园里的山河岁月(5)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这份协议的重要含金量在于,它使得包括颐和园、紫禁城等在内的诸多文物古迹免于战火。
北平和平解放,中国的历史翻开了新页。颐和园开启了成为人民公园的新使命。
(小标题)繁华
颐和园殿堂队副队长韩笑,是颐和园接待外国政要次数最多的讲解员之一。34岁的她忘不了初来颐和园工作时,每天早上利用乘坐公交车的时间背诵讲解词的日子。
对颐和园的近一百位专业导游服务人员来说,向游客讲述波澜壮阔的颐和园历史文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要从几十万字的讲解词中,去提炼颐和园的精髓与神韵。
“比如颐和园楹联中的‘风月’,不能直接翻译成刮风的风、月亮的月。”她说。
而最让韩笑感慨的,是颐和园作为“外交窗口”在新旧两个时代的鲜明对比。
当年,由于与八国联军议和谈判的失利,让清廷意识到“外交”的重要性。1900年以后,慈禧、光绪在颐和园频繁接见外国使臣及眷属,并赐宴、游园,加以亲善。“洋风”席卷颐和园的同时,历史更加讽刺地教育了统治者:弱国无外交。
新中国成立后,颐和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呵护。而今,在新的世界关系格局中,颐和园真正成为展示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舞台。
在文化交流与碰撞中,越来越多的误解得以消除。“前辈讲解员们对龙和蝙蝠这两种在颐和园使用最多的文化意象通常是回避的。因为它们在西方文化中的形象并不美好。但最近这些年,我们会越来越主动告诉外国人,在中国,龙是尊贵的象征,蝙蝠代表幸福。多数外国人会欣然接受。”韩笑认为,这个微妙的变化代表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在提升。
风月最无边,繁华今更盛。斗转星移,颐和园文化正在以多姿多彩的身段走进千家万户,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
20多年前,18岁的傅凡考入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系,第一次班级活动就是去颐和园参观。而今,已是北京建筑大学风景园林系教授的傅凡,仍然会带学生去颐和园进行实地教学。
“传承和弘扬颐和园文化,一方面要对颐和园的造园艺术进行分析研究,包括立意、相地、布局等方面的艺术特征,另一方面,还要对颐和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颐和园的园名、景名多使用文学历史典故,如谐趣园的知鱼桥,典故出自《庄子·秋水篇》,只有了解庄子与惠子关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辩论,才能体会出其中的含义。”他说。
与此同时,颐和园中所体现的视线控制法、步移景异法、借景法等中国传统园林造园艺术,正在不断被转换为现代形式,在当代园林中得以应用。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