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冤杀2名将,唐玄宗为何敢兵出潼关?原因:河北打得太好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二月十二日,洛阳失陷后,高仙芝与封常清合兵退守潼关。
潼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安禄山滞留洛阳准备称帝,只派部将崔乾祐率兵一部进驻陕州,指挥潼关方面作战。高仙芝率兵据险顽强抗击,安军始终未能攻下。

安史之乱,冤杀2名将,唐玄宗为何敢兵出潼关?原因:河北打得太好


这样,唐朝才能有时间调集援军,加强守备。然而,在这大敌当前、事关成败存亡的危急之秋,玄宗君臣却不能捐弃前嫌宿怨,同仇敌忾,一致对外,相反,同室操戈,自毁长城。

1、自毁长城之举——临阵杀2名将


安禄山举兵兴乱之初,唐朝上下悉忽略了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即安禄山蓄谋已久,经过多年充分准备,精心筹划,绝非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然而此时,封常清的头脑骤然清醒,他深深感到对蓄谋已久、训练有素、骁勇善战、装备精良、补给充足的安禄山叛军绝不可等闲视之,掉以轻心,实乃平生所仅见之劲敌也。
起初,安禄山举兵兴乱后,高仙芝率部受命东征时,玄宗派遣宦官边令诚为监军。然而边令诚对行军布阵、运筹帷幄一窍不通,却常常自作聪明干扰军务,甚至向高仙芝索取钱财,但被“不知好歹”的高仙芝拒绝,因此,怀恨在心。
于是,卑鄙阴险的边令诚借入朝奏事的机会,公报私仇,欲置高仙芝、封常清二人于死地。他肆意歪曲事实,夸大高仙芝、封常清失守洛阳、退保潼关的“挠败之状”,并无中生有地向玄宗诬告说:
“常清以贼摇众,而仙芝弃陕地数百里,又盗减军士粮赐。”
玄宗正在为洛阳失守而大发雷霆,边令诚的造谣生事,肆意诬陷,无异于火上浇油,盛怒之下,玄宗竟不辨事实真伪,偏听偏信边令诚的一面之辞,轻率地命令边令诚立即带着诏书赶赴潼关军中,处斩高仙芝和封常清。
边令诚拿到诏书后,如获至宝,立即带人驰奔潼关。
封常清自渭南受阻回潼关后,料到凶多吉少,死期将至,遂连夜写下奏章,再陈安禄山叛军的实情,希望能以此来唤醒玄宗,切忌盲目的轻敌与乐观。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