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和地理中的战争:看曹操如何突破“飞鸟不能逾”的潼关天险(2)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潼关及周边地形
“在秦岭余脉华山以及黄土台塬地形的影响下,(潼关)从南面的山脉一直到北边的黄河,都是起伏不平的”,可以分为山地、残原沟壑和黄、渭河谷三种类型。
总体上看,潼关沟壑纵横、塬高坡陡、地势险峻,有着天然的地形屏障。秦岭黄河南北相望,可谓“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潼关东面为远望沟,西面为禁沟,沟深均为120-150米,“临不测深渊以为固”。东西两侧还有数条深谷沟堑,交通不便。潼关向东,是有名的崤函古道,长约140里,崖谷深绝、深险如函。靠近潼关处,有一条羊肠小道,仅容单车单骑通行。
《孙子兵法·地形篇》中指出,“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孙子将地形分为六种,曹操注释《孙子兵法》说,“欲战,审地形以立胜”,强调地形是作战的关键因素,审查利用好地形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汉代潼关示意图
《水经注》记载,“河水自潼关东北流,水侧有长坂,谓之黄巷坂,坂磅绝涧(远望沟),陟此坂以升潼关,所谓溯黄巷以济潼关也”。
据考证,汉代潼关位于今潼关县港口镇东南,东西没有城墙,分别以远望沟、禁沟作为天险;南北筑有城墙。北城墙位于今东陶家庄北侧,高约7米,东西长约1公里,城门略偏东;南城墙位于杨家庄南侧、城北村北侧,南北相距约1.15公里,南北城墙皆为黄土版筑。到了隋唐时期,随着黄河南岸泥沙增多,河滩变宽,潼关才从塬上迁至塬下,即今天潼关古城所在处。
东汉末年,从中原经潼关至关中,一般沿着黄巷坂向西,翻过远望沟,登上麟趾塬,从塬上所筑的关城向西进入禁沟,再由禁沟北上抵达潼河沟口,沿着渭河南岸即可抵达关中。
汉代潼关,基本因形就势,充分借助地形达到防御目的,是《孙子兵法》“六地”中“险形”的代表。“险形者,若敌先居之,引而取之,勿从也。”险形,险要的地形,易守难攻之地,如果敌人先占领,就引兵撤退,引敌人来追。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