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书法拥有不少“铁粉”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苏东坡的书法风格,在其中年以后就不乏追随者,南宋时期也拥有不少“铁粉”。苏东坡和黄庭坚的书风笼罩了整个南宋时期。(这一现象在 曾宏父 刊刻的《凤墅帖》里能充分地证明。《凤墅帖》里保存了整个宋朝的书坛风貌,尤其是南渡以后的文人士大夫的作品尤多。当时传承苏东坡和黄庭坚的比米芾、蔡襄的多,效仿蔡京的比蔡襄的多。)
《凤墅帖》里收有 向子諲 一件诗帖。向虽为高级官宦的后代,又是外戚,可从履历上看,他在当时也就是一位普通的中级官员。他的书风能代表苏东坡过世至南宋初、中期“苏字”的“余音袅袅”,同时也能看出“习苏”的艰难,这种艰难程度反证了“苏字”的高妙。
(向子湮((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清江县(今江西樟树市)人。南宋初年官员,左仆射向敏中玄孙,钦圣皇后向氏堂侄,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
此件作品,字形结构大体上继承了苏字的风貌,细校区别还是挺大的。
首先,少了苏字中古拙的憨态。苏字中特有的憨态是其“灵魂”,实在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只能细细品味了。
再,肥厚感,肥厚让人联想到臃肿和拖沓,可苏东坡的作品中没有拖沓感,苏东坡书写速度较慢,但用矫健的笔势作书,这种“矫健”可以用大环套小环,小环花大环;左闪右挪、上窜下跳来形容描述。向子諲显然缺乏这些雍容大度、高超的书写技巧,书写速度均匀,笔势
没有跳跃感。苏东坡的代表作“黄州寒食帖”,大家已经十分熟悉了,对它的研究不计其数,这里只提两点,以示启发。
1、前文已经说过,此文是诗稿。按照常理推想,当时苏东坡是在较放松的状态下随意性书写,且情绪较为激荡。很明显,第一首诗的字写得较小,第二首显然大不少。前小后大,大小不同一是书作大忌,理应极力避免。苏东坡没有避免,(苏东坡不可能不知道这点,以其本领也不可能作不到大小一致。)一任自由。可通观全篇,没有因大小不同一而产生不协调感。通篇的点睛之处在最后一行,“右黄州寒食诗二首”八字的陪衬、点缀,前面天马行空,任意翱翔,最后安然娴雅。前面能放,后面能收,复归平整。这种驾驭全局的能力让人叹为观止。这种高超的能力是实实在在的书写技巧,与一个人的情感无关。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