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暮酒阑”想到“灯火阑珊”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今天是元宵节,明天就开学了,终于读完《古文观止》卷五史记选文“滑稽列传(节选)”。文末有一句“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xì)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kūn)而送客。”其中的“阑”字,使我想起很多年前的一件往事。
当时读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写的也是元宵节的情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当然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记得读的时候,整个人都沉在“蓦然回首”的那个场景里,人也痴痴呆呆的,心神俱迷。以为,此情此景,依稀前世已然经历过。
我一字一字咀嚼这句词中的每个字,觉得无一处不妥帖,无一处不恰到好处。后来,到“阑珊”时,我感觉其中的意味有所不同。心想,“阑”字本就有“零落”、“将尽”、“残”、“希”的意思,写出“灯火零落”已经足够了,何以要加一“珊”字呢?
遍查字典,无人解释“珊”字。心下起疑:难道这个字是多余的?仅仅是为了凑音节吗?
字典上,通常只解释“阑珊”为“雕散貌”(“雕”通“凋”),意思是“凋零散落的样子”,“珊”只有“珊瑚”的解释。可是,“阑”本就有“零落”的意思,也是凋零散落呀。
后来,我左查又查,终于让我明白了,这个“珊”字大有文章。
原来,“珊”字就是“珊瑚”的意思,而“珊瑚”有“火树”之称,在“珊瑚”项下,注有“汉赵佗谓之火树是也”。那么,所谓的“雕散貌”,意思就是“灯火零落,明灭如夜色中的珊瑚树一样”。有了这个“珊”字,不仅音节上照顾到了,还加了“如梦如幻,明灭不定”的意思。
即:取其像火树之意!灯火确实零落不堪,但零落到什么程度呢?像夜色中的珊瑚,玻璃缸中的火树一样!
回头再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们大致可以品味出这样的场景:
那个人,那个我一直在找的人,明明掩映在明灭的灯火和熙攘的人流中,但一转眼就看不见了。
我一直找,一直找,一路的风景都没有心思。我惆怅站在长街尽头,看着漆黑的家的方向,心中只以为再也见不到了。心中长叹,犹不死心地扭头回望。
长街那头,稀稀落落没什么人,如同这将燃尽的灯火。终于,我依稀看见,那个人就站在远处,灯火明灭的地方,背影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
火树就要灭了。我还能再碰到那个人吗?
人之一生,也许就是这样。到老了,回首一生,在风烛残年中,细细咂摸当时年少春衫薄的自己,以及,那个人。只是,时间之于生命,如同这阑珊的灯火,被风一吹,零落了一地。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