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若黎明》:生命锤炼我们的意义,是让我们学会接纳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灿若黎明》是美国作家艾米·哈蒙于2015年出版的小说,全球至今销量已经有百万册之多。这是一部关于英雄主义、勇气、爱和自我接纳的作品,正如它的原著名Making Faces (拼一张脸)所蕴含的内容一样,书中的主人公在历经“失去朋友,失去自我,失去容颜,失去生活,失去信仰”后,最终重新接纳了残缺的自己、重拾对生活的热爱。
书中人物是一群生活在美国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年轻人,他们见证了美国二战后经济繁荣的盛况,也见证了暴力、欺骗等不道德等现象,从而促使以安布罗斯为代表的年轻人心理上产生对自我身份以及自我价值的怀疑。

《灿若黎明》:生命锤炼我们的意义,是让我们学会接纳


20世纪末,美国现代文学普遍受到法国哲学家萨特“人是孤独的,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思潮的影响,作家们的写作纷纷集中在对自我存在的价值和个人主义孤独情绪上。这一点,奠定了艾米·哈蒙《灿若黎明》的基调。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主人公安布罗斯决心放弃大好前程,与朋友奔赴伊拉克,期望在为国效力中找到人生的价值。然而战争却带走了和他一起上战场的朋友们,唯独他一个人活着回到了家乡。在伊拉克的见闻、朋友家人的谴责、战争带来的身心创伤,却加重了安布罗斯内心的彷徨与矛盾。
作为美国战争文学的一个分支,美国伊拉克战争小说试图通过对战争的反省和回顾,或从人性出发,深层次挖掘人类个体生命价值,深切关照个体生命意义,从而表达出一种深刻的反战思想。
不过,艾米·哈蒙想要表达的内容好像并不仅于此,作为和平年代里的青年作家,艾米·哈蒙通过对安布罗斯战前、战时、战后的情况描写,道出了他的心理历程,也展现了他内心的困苦与迷茫。但最重要的是,艾米·哈蒙以年轻一代作家特有的朝气,满含希望地给出了以安布罗斯为代表的参战青年自我接纳与修复的方法,鼓励大家接纳自我、重拾对生活的热爱。
一、《灿若黎明》中的美国青年生存危机与反战意识书写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