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讯》杂志:斯里兰卡古人类主要以猴子和松鼠为食(50)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周氏混元兽 (Ambolestes zhoui, STM33-5)的牙齿及下颌

《自然:通讯》杂志:斯里兰卡古人类主要以猴子和松鼠为食


周氏混元兽、负鼠和美洲狮的舌骨器
据云南大学(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 供稿):云南大学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毕顺东教授领衔中美古生物学研究团队,于6月13日在英国《自然》(Nature)上在线发表研究长文(Article),报道了一件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早白垩世哺乳动物化石,命名为混元兽。混元兽是真兽类(胎盘类及其祖先)的早期类型,同时发育有真兽类和后兽类(有袋类及其祖先)的混合特征。研究发现,以前报道的中国袋兽与混元兽同属一支,均为早期真兽类,而并非有袋类的祖先。有袋类起源于亚洲的结论有待进一步商榷。毕顺东教授为该文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
现生哺乳动物中的主体(99%)是胎盘类和有袋类,其中胎盘类数目多达5500多种,有袋类有270种,现代人即属于胎盘类。它们从何起源、何时分异是哺乳动物进化研究中的关键性科学问题。
混元兽标本发现于内蒙古宁城地区义县组下部地层,是距今1.26亿年的热河生物群中的哺乳动物。过去20年间,中国东北热河生物群发现了超过120多个属种的脊椎动物化石,相对于种类丰富、保存精美的恐龙和鸟类化石,兽类哺乳动物只有3属3种。其中始祖兽和无矢脊兽是真兽类,中国袋兽则常被认为是后兽类的最早化石记录。这些化石为解决胎盘类与有袋类的分异问题提供了形态证据,但受限于当时的研究条件,科学家们难以获取详尽的解剖学证据,因此造成了长久以来对这些种类、尤其是中国袋兽系统发育位置的争议。新发现的混元兽保存完好、结构精美。研究人员利用高精度CT扫描技术,数字化三维重建了包埋在岩石中的化石骨骼,基本上复原了每块骨头的形态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历时3年,构建了一个包括有56个早期哺乳动物分类单元和400多个形态学特征的大型数据矩阵,确立了可靠的早期哺乳动物谱系树。
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热河生物群中的4种哺乳动物都属于真兽类,包括之前被归入后兽类的中国袋兽。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