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学家郭增建:青春无悔“大三线”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2017年12月11日,郭增建的科研思考结束在他生命的最后四个小时,中国地震学界痛失一位前辈级的人物,这是地震学界的一个重大损失。
87个春秋里,他过滤了一切浮躁,提纯了一个人生,活出了他的忠诚,活出了他的高尚,活出了他的绚烂。
郭增建是中国著名地球物理和地震学家,中国地震考察、烈度评定、地震预测和防灾减灾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31年生于陕西商县紫峪口村贫寒农家。
1953年,22岁的农家学子郭增建,响应国家号召,提前一年从西北大学(西安)物理系毕业。郭增建在毕业分配志愿书上写道:“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我要以一颗螺丝钉的身份,走向祖国最需要的岗位!”
起初,郭增建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工作,作为物理系毕业生,他本可以从事前沿性的、实用性更强的应用物理研究方向。但不久,因新中国重大基本建设急缺地震烈度方面研究成果和人才需要,又进行了二次分配,他走进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新中国地震事业的殷切召唤,促使郭增建横下一条心,把地震研究作为终身奋斗的事业,哪怕是把专业知识“归零重启”,他也毫不踌躇!
1954年春,甘肃山丹发生7.2级地震,郭增建参加了由国家18个部和中国科学院组成的地震考察队,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野外考察工作。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应对国际形势的需要,党中央从战略的高度决策,在中西部地区、十三个省、自治区,实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形式建设,俗称“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横贯三个五年计划,是改变中国生产力布局、加强战备的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
在三线建设的过程中,一大批工人、科技人员和干部及其家属听从党和政府的召唤,离开熟悉的城市,离开眷恋的故乡,奔赴祖国的大西南和大西北,艰苦奋斗,辛勤工作,无私奉献了他们的才智、心血和年华。
1957年,郭增建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的号召,从京华腹地的中关村——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奔赴兰州黄河边贫瘠荒凉的山坡上,组建兰州观象台,从此一生扎根在黄土地上。
1965年,为执行酒钢建设地震烈度鉴定工作,他与考察队一起攀爬4000多米的镜铁山。
60多年来,他就像一名忠诚的哨兵,守望在大西北地震预测哨位上,整整一个甲子,他目光烁烁,警惕地捕捉、监视着华夏山河上发生的异动,执著地绽放灼灼的人生光华,他把一生都献给了崇高瑰丽的地震灾害防御及地球物理观测事业。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