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沉|伯父黄炎培的人生道路(2)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黄炎培亲自带着师生一起披荆斩棘,花了5天时间在陆家浜边的一片荒地上建起了5间平房作为校舍,铲平土地建了2间铁工场等厂房,买了机器,又铺煤屑,开沟渠,建了一座操场。第一所中华职校于1918年9月8日正式开学。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引领下,自建校伊始,学校即将培养“爱我中华、敬业乐群、责在人先,利居众后、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人才,作为孜孜以求的办学目标,将“努力努力、艰苦奋斗”作为学校不断发展的动力。这一切,铸就了学校的精神,凝聚为学校的传统,并栉风沐雨,薪火相传。
黄炎培的一生中,为职业教育调查的足迹远及美国、菲律宾、日本等国,每到一地,必写下详细的考察游记和通讯报道。他调查的地域之广,著述之丰,目的之清晰,被人们称为“中国教育界的徐霞客”。他大声疾呼“提倡爱国之根本在职业教育!”他在上海把职业教育的旗帜高高举起。
创造延安佳话——“窑洞对”
抗战时期,访问延安一直是黄炎培的一个夙愿,他信奉百闻不如一见,一生跑了许多地方访问和考察,认为耳闻是虚、眼见是实,他早想到延安去看看了。于是,1945年7月1日,为恢复陷于停顿中的国共谈判,黄炎培与冷遹、储辅成、章伯钧、左舜生、傅斯年六位参政员,由重庆抵达延安。在机场,前来迎接的毛泽东见到黄炎培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26年前就认识了!”原来,早在1919年5月,江苏教育会请来美国哲学家杜威博士在上海讲座,黄炎培在会上讲演,历数传统教育弊端,毛泽东在下面旁听,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延安,黄炎培的第一个感觉是不受限制,可以自由参观,不像在重庆身后常有“尾巴”。延安已由过去的2000人扩展到现在5万人,他想起游历内地时见到的大群无家可归的人。而在延安街上,他看到人们气色红润,精神振作,没有一个游手闲荡的人。街上没有标语,只有挂着的黑板,介绍卫生知识。给他印象最深的是街上的意见箱,每个延安人可以投书,上书建议直至毛泽东。他还发现,人们对毛泽东大多是直呼其名,不称其“头衔”,一派浓浓的平等气味。从自由到平等,几十年苦苦追求,作为理想主义者的黄炎培在这里似乎找到答案,尤对比重庆城里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萎靡习气。他说:“延安五日中间所看到的,当然是距离我理想相当近的。”
1945年7月4日下午,毛泽东邀黄炎培和冷遹到家作客,促膝长谈一个下午,黄炎培向毛泽东发问:“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怎么能跳出这个周期率呢,毛泽东以“民主”二字作为回答。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