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学生精神世界注入海洋的力量(2)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中国的海洋文明和农耕文明、游牧文明等形态一起,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陶养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海洋文明的海纳百川、敢拼会赢,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已深深融进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
海洋意味着冒险、探索,有助于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创新品格
海洋文明滋养了中华民族精神,也影响着生活其中的人的性格。海洋是与平原、草原、高山完全不同的地理样态,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亦显现出别样性格。梁启超说:“海也者,能发人进取之雄心者也……故久于海上者,能使其精神,日以勇猛,日以高尚,此古来濒海之民,所以比于陆居者,活气较胜,进取较锐……”中国人很早便已走向海洋,并在长期的海洋生产实践中培育了与之相关的精神气质,如变革图强思想、探索冒险精神、全面开放理念、吃苦耐劳品格等,所构筑起的海洋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中国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未来社会发展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需要大学生具备探索、冒险、创新等品质,以应对随之而来的各种挑战。就此而言,对大学生加强海洋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教育凸显高校和大学生“胸怀天下”的抱负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的重要论述,对大学生进行海洋教育,高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课堂上,学校可通过专业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通识选修课等课程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海洋内容教学;课堂外,学校可凭借举办蓝色文化活动、推进海洋社团建设、开展涉海实践活动等提升学生海洋素养。
海洋教育的有效开展,有助于推进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其一,体现社会主义高校的责任担当。中国共产党历来在政治建设中重视海洋,党的十八大后更是将之提至全新高度。基于海洋强国建设的海洋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理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科学性,进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其二,利于营造生态校园育人氛围,拓展育人深度和广度。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使海洋成为研究热点,高校不仅可据之开展丰富多样的相关教育宣传活动,还可以之为主题元素打造校园蓝色文化景观,使大学生的海洋强国意识、海洋生态文明意识在“沉浸式”环境中得到持续巩固和提升。即便是内陆高校,亦可凭借海洋教育基地、海洋科技文化展览馆等开展实践活动,为大学文化融入海洋文化的灵动,使大学生深刻体会“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规律,增强海洋生态环境破坏的危机感与海洋强国建设的责任感。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