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丨贾珺:清代北京私家名园万柳堂考述(23)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图9 徐一达摄“西湖蒋庄即廉南湖之小万柳堂”
至中华民国时期,北京万柳堂故园风景更加荒废,御书楼尚存。张江裁《燕京访古录》载:“左安门内拈花寺者,其东侧有小楼三楹,清初益都相国冯公之别业也。……自石氏改建佛寺之后,一片荒芜,人迹罕至,不复昔年雅集之乐矣。余居拜袁堂,与万柳堂相距百步耳,故时时往游焉。万柳堂上悬一额,颜曰‘元万柳堂’,下款‘戊戌阮元留题’,字体俗鄙,寺僧云旧额已毁,此乃他人仿书者。堂壁悬《万柳堂赋》,检讨毛奇龄作也。……余扪碑庄诵,抚景兴怀,不胜惆怅。时寺僧在余侧,愀然似有感伤者,曰:‘吾髫岁即来此守寺,今已六十年矣,香火盛衰,历历如睹。当光绪十六年,洪水为灾,此楼倾欹,几欲堕水。曩道光初年,朱野云处士补种垂柳百株,其存者可十围,为水冲去,千条万缕,今无一存,岂不可悲耶。’言已涔涔泪下,呜呼。……人世富贵之荣光,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矣。

新中国成立后,万柳堂旧址完全湮没,已经无迹可寻。
7
结 语
自唐代以来,北方私家造园一直存在豪门园林和文人园林两大分支,前者追求富丽恢宏,后者偏重朴素雅致。
清初北京的王熙怡园是前一种风格的代表,以层台飞楼、金碧辉煌著称,充满富贵气息;而万柳堂则是后一种风格的典范,以简洁的山池柳色取胜,表现出强烈的文人气质。万柳堂的造景手法非常疏朗大气,尤其是造园大师张然所掇假山以及植柳万株的景象,意境深远,与18世纪之后中国园林偏于繁琐堆砌的模式迥异。此园同时兼有公园的性质,完全向外界开放,在讲究园林私密性的古代社会显得尤为可贵。园中举行的各种雅集活动和相关诗文在清代园林史、政治史和文学史上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样值得珍视。现在万柳堂虽已不存,但留下大量的文献记录,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其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理应得到进一步的挖掘和认知,以铭记前贤,启迪后世。
作者简介
贾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一级注册建筑师,博士,主要从事中外建筑史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公众号图文有删节,完整阅读请参见《建筑史学刊》2021年第3、4期。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标准引文格式如下,欢迎参考引用:
贾珺. 清代北京私家名园万柳堂考述(上)[J]//建筑史学刊,2021,2(3):107-115.
贾珺. 清代北京私家名园万柳堂考述(下)[J]//建筑史学刊,2021,2(4):133-140.
原标题:《学术丨贾珺:清代北京私家名园万柳堂考述》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