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博物馆数量居广东省第二!原来家门口有这么多“宝藏”……(3)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从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落地,到如今新兴产业云集,位于宝安区石岩街道的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陈列着一件件记录深圳“打工人”拼搏历史的展品。这座博物馆2008年4月28日建成开馆,由1000多平方米的旧厂区改造而成。彼时,宝安有超过400万的劳务工,占常住人口的90%,是名副其实的劳务工大区。
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的展品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全面展示宝安上屋电业厂的历史、各种生产线及产品;二是全面展示深圳及全国劳务工的史料和实物。值得一提的是,展厅内展示的物品、资料,无一不是向外来务工人员征集而来,每件展品的标牌都注明了捐赠者的名字,这些都是独属于深圳劳务工的历史故事。
04
{“吃货”必去的博物馆}
——沙井蚝文化博物馆
博物馆除了收藏展品,记录城市发展,也在客观反映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生活方式。藏品在所属时代如何使用?因何命名?又是如何发展演变而来?对于参观者来说,解答这些疑惑也是博物馆的功能之一。对于深圳人来说,“沙井蚝”绝对算得上声名在外,但少有人知道沙井养蚝的历史。
沙井是沙井蚝原产地,公开资料显示,这里从宋代开始插杆养蚝,是世界上最早人工养蚝的地区。到了清代,沙井蚝民将蚝养到了后海、香港流浮山一带。1956年沙井蚝业社被国家评为“模范合作社”,1957年被国家评为“全国劳模集体单位”。上世纪五十年代,沙井蚝业派人到辽宁、海南以及广东的湛江、新会等地传授放蚝技术,苏联、日本、越南等国水产专家纷纷到沙井考察。上世纪六十年代,受国家水产部的委派,蚝工陈木根前往越南广宁省海防市传授养蚝技术。上世纪九十年代,蚝田污染严重,生产日渐式微。而今沙井蚝的异地养殖已获成功。沙井蚝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打山口、流水定作息、集体协作等生产习俗和蚝壳砌墙、上香礼拜天后的生活习俗,有一整套成熟的养殖和加工技术,生产程序有种蚝、列蚝、搬蚝、散蚝、开蚝等。沙井蚝文化博物馆向人们展示千年金蚝的辉煌历史以及深厚、悠久的蚝业文化。
该馆目前是全国最大的蚝文化博物馆。
沙井蚝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博物馆全部由青砖砌成,顶部为实木框架结构,建造风格参照传统蚝乡民居。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是吃生蚝的最佳时间,也是沙井蚝文化博物馆最热闹的时间段。每年12月,宝安区都要在这里举办“沙井金蚝节”,广大食客结伴而来,一边参观博物馆,一边大快朵颐,好不快哉。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