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明明不会说粤语,却钟情粤语歌?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南风窗”(ID:SouthReviews),原文首发于2019年10月19日,标题为《粤语歌里唱尽了多少黄金岁月》,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在华语音乐世界里,能让年轻人心悦诚服地花钱和崇拜的歌手不多,上一轮掀起这么一波回忆杀的是周杰伦,现在轮到了陈奕迅。
10月10日,这位粤语歌王连发九条微博,分别以“春夏秋冬”和“气土水火”为题,串联起他曾经脍炙人口的数句歌词。十几个字的内容尚未读完,已经有很多歌迷在脑海里循环播放了一整首歌曲。尽管发微博本身是为即将到来的演唱会预热,但仍然不会有人不买账。
有意思的是,陈奕迅的粉丝并不全然来自粤语地区,方言的差异没有消退喜爱的纯粹。甚至当《上海滩》、《倩女幽魂》等歌曲推出国语版本后,人们仍然沉醉在粤语版——即使那都是听不懂的生字。欣赏一种自己根本不熟悉的语言,并且甘之如饴,乐在其中,是一种多么奇妙的文化现象。拥有这种感受的歌迷必定不少,他们或者早已经为人父母,或者远居海外,有的尚处于青春的旋涡中。那么,从许冠杰、罗文、黄霑到现在的乐坛新星,粤语歌是如何唱尽我们心中所想的?
一碗白饭白茫茫
这句不算诗却包含无尽意蕴的民间文学表达,是1970年代粤语歌诞生时期的写照。
纪录片《岸上渔歌》记录着五六十年代的渔民唱起渔歌的黑白影像:一碗白饭白茫茫,咬啖灯芯又咬啖糖;湾人食饱都话行开坐,新人食饱又结成双……影片里岸、船空间的对比,船上距离的狭隘带来信任的亲密,里面暗自自豪的爱欲洋溢着的悲喜交集,让“一碗白饭白茫茫”变得意味无穷。
“白茫茫”三字,就像《诗经》里的诗句,蕴含了最日常的东西,又引发出很多对于无常的想象,配上生老病死,就会觉得这碗白饭包含了很多。1970年代初期,香港经历了天灾人祸后,顽强的港人迅速让经济恢复,一股自觉、自强、自立的“庶民精神”从普通市民阶层的心中升腾起来,新一批香港本土音乐人崛起,真正开始了用粤语进行音乐创作。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