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45万玻璃城堡被“熊孩子”破坏后,博物馆操作让人点赞(4)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将残缺的艺术品继续以不完整的面貌呈现,相对来说是一堂最直观最深刻的思想道德建设课。比起更为严厉的责罚和社会的偏见,让孩子们看到如此精美的艺术品受到了不该有的对待,内心的冲击与感受或许比一味的说教来得更加行之有效。“每一个艺术家都如同一位母亲,作品都是他们含辛茹苦十月怀胎才最终诞生的“天使”,创作过程的艰辛与痛苦可能也是博物馆暂时无力去展现的。所以请像爱护“别人家孩子”一样去爱护这些母亲们的作品好吗?”
今天重读上海玻璃博物馆的这段话,还能看出当年馆方一丝丝的不如意与遗憾。而既然,艺术家不追究孩子的责任,博物馆也就尊重艺术家的意愿,诚心劝诫观众文明观展,暂时克制一下自己好奇的双手,与艺术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与三年前一样,上海玻璃博物馆没有对看展的孩子进行“封杀”,也没有厉声讨伐。与三年前不一样,这次博物馆选择教孩子们如何成为博物馆的“守护者”。
3
博物馆是近些年热门的好去处。
一方面博物馆降低门槛,对公众免费开放,由市场化转向公益化;另一方面博物馆经过匠心设计,成为高品味的代言,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当今社会浮躁的环境下需要文化装饰的心理需求。因此,近年来,逢周末或节假日,去博物馆参馆的人不少。
又随着国人受教育水平的提升,许多家长有意识地带孩子到各个博物馆或艺术馆去接受历史文明和艺术文化的熏陶。相信孩子能够从小培养一种欣赏艺术,鉴赏美的能力。这种出发点是好的,比起让孩子在不同的补习班里穿梭忙碌。
但孩子真的能够安静地欣赏艺术吗?他们真的能看懂那些艺术语言吗?这一点一直是存疑的。随着上海玻璃博物馆艺术品被“熊孩子”破坏的事件发生后,大众更加地认为孩子不应该随意进入博物馆,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自制力,也不是真正地想去欣赏艺术,他们只是被家长带去走马观花式打卡的“装饰品”。
不可否认,这是一种社会上存在的现象。但一杆子打死一船子的人,却为之过了。

价值45万玻璃城堡被“熊孩子”破坏后,博物馆操作让人点赞


如今,国家鼓励学校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心灵”的灵敏度、“创造想象”的灵敏度、“手”的灵敏度。这说明艺术教育对发展儿童美感,发展形象思维的创造性和手的运用等综合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拿邻国俄罗斯来说,俄罗斯家庭普遍重视儿童的艺术教育,让孩子从小就接受艺术的熏陶。在周末或节假日,俄罗斯人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剧院。那么为何,我们普罗大众不愿相信这么一个未来:孩子们通过不断的艺术熏陶,尽管过程中某一方会有阵痛与牺牲,但孩子们最终会成为一位成熟的观展人。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