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厚|中国原子团簇物理实验和理论研究的先行者(5)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在王广厚院士看来,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绕过问题终归是不行的。“是不是实验本身有问题啊,是不是真空度不够,是不是前面做实验的人留下了杂质等。一旦找到原因,是实验当中的问题就去改进,或者重做;如果不是实验的问题,那就要找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要去分析研究。”
从开始做实验到最终出成果,然后总结形成论文发表,整个过程就像静候花开,多一分焦躁会枯,少一分耐心会涝。王广厚院士回忆起他们第一次观察到硅团簇相关实验时的情形,“一开始我们并不相信,别人都没有观察到这些实验现象,只有我们观察到了,但实验结果摆在面前,这不可否认。”这时,有人兴奋地提议可以发表文章,但王院士坚持一定要自己先搞清楚原因再发表。
这位性格爽朗的“大家”对论文发表有着自己的“执念”。“有时候一篇文章,反复很多次是正常的,拖了一两年没出来都有可能,但只要实验数据是可靠的,我们就不怕,有些东西在当时不能够解释,过一段时间就有可能想通了。”

王广厚|中国原子团簇物理实验和理论研究的先行者


当前高校科研院所都重视在高影响因子的杂志上发表文章,这无可厚非,但也不要过分追求。王院士解释说,很多属于原创性的研究结果,最初要么是不完善,要么因为与传统观念不同而不易被大家认可,难以在高影响因子的杂志上发出来。
“比如提出纳米晶概念的德国学者Gleiter的第一篇文章发表在《日本应用物理杂志》(JJAP)上,那是他在日本作报告时发表的。虽然这本杂志名不见经传,但其后几乎所有做纳米晶的人都会引用这篇文章。还有,2015年和2016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所做的原创性工作都不是发表在高影响因子的杂志上。”因此,一个杂志的影响因子并不能完全决定一项研究工作是不是具有真正意义,起决定因素的恰恰是研究本身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所以做科研不能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人云亦云。
研究本身是否具有原创性,是否有创新精神,这点尤为重要。“不能老跟在别人后面走,老是跟在别人后面你就不可能创新了。”王院士感慨地说,语速明显加快。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团簇研究中发现了C60,上世纪90年代初它成为热门的研究方向,当时也有人提议王院士关注C60的发展,但他还是“固执”地沿着自己的道路去摸索。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