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9.1,乌丹少年的寻马之旅,亦是精神还乡(2)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就像那匹突然决定出走的马一样,去读读吧,只为了看一看前方到底有什么。
(本文有删减、编辑)
在严酷的环境中,游牧者的生存更依赖于动物,而不是其他人类,故人与动物的关系成为了我着墨的重点之一。一些动物是人的猎物,一些是人的伙伴,一些两种角色兼具;难怪乌丹人对野兽的情感是复杂的,既要用猎刀刺穿它们的心脏,又要感谢它们的“馈赠”,信仰一位从母鹿变化而成的祖先。动物在我的小说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在不同视角间切换的同时,读者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人和动物的界限到底在哪儿?
——《灰耳朵》作者后记
02
不是冤家不聚头:
父子间的未了之事
沉默的野猪皮和铁箭棱,终于在暴风雪中的雾地里相互和解,在黑暗但温暖的山洞中打破了凝滞的父子关系。
豆瓣用户@扛瓶金大汉:
我读那些讲父子俩之间互动的文字很感同身受,在民间父子俩之间的缘分可以概括成两种模式:一种是父子俩上辈子有仇,儿子这辈子是过来寻仇追债的,另一种是父子俩上辈子有欠,儿子这辈子是过来报恩还债的,总之就是不是冤家不聚头,我看完作者写的这个故事,就有这种感觉。
豆瓣用户@王老虎:
铁箭棱最后失去了野猪皮,我认为他们在最后一刻达成了和解,正如乌丹夏木中记述的:“知我言者,乃我血肉,言我言者,乃我血肉。”相比较于既定的身世,在严苛环境下产生的,放在当下社会道德背景下无法被接受的事实,在其背景下是很有合理性的。野猪皮通过三次熊赐,断手、杀狼、献身于熊,希望达成对自己罪恶的救赎。
豆瓣用户@连光:
野猪皮与铁箭棱,相互对立的名字,明白地向读者展示了作者对这一对父子关系的刻画。小说在琐细的事件里,一点一滴地描述了铁箭棱的心理活动,少年成长中的叛逆,恋爱的温柔,独立的渴望,确认自我的冲动。温和、平静、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少年懂得自己何以存在,以何存在,完成了与父亲的和解,并且长大成人。
“旅途也与内省和成长有关。走在荒无人烟的路上,或许是一个人思考自我的最佳时机。这大概解释了我为什么会写一对寡言的父子。几乎所有的情感波动和改变都在沉默中发生,只有当最后他们不得不在山洞中隔火相望,才愿意吐露心声,而旅途的意义,也就是这个世界的意义,才会显现。”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