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园台七号》60年代香港的点点滴滴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导语:作为首部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斩获最佳剧本奖的中国动画电影,杨凡导演的《继园台七号》呈现了60年代旧香港的点点滴滴。
影片聚焦动荡年代下的个体情感,在重绘那段逝水流金年月,延续其东方式的古典审美的同时,为观众营造了一出虚实之间的奇旖梦幻。
威尼斯颁奖典礼上,杨凡说,“有人批评我的电影很drama,但是我现在做到了,我拿到了奖杯!”

《继园台七号》60年代香港的点点滴滴


文/编辑:骑桶飞翔
责编:刘小黛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一、动画形式的情书封存
“因为摄影并不是像艺术那样去创造永恒,它只是给时间涂上香料,使时间免于自身的腐朽。”
安德烈·巴赞在《电影是什么》中阐述了一个关于电影本体的“木乃伊情结”。在此,巴赞借助精神分析,研究电影起源,上溯到雕刻和绘画的起源。在巴赞看来,为了战胜时间,克服死亡,人有永久性保持自己尸体的驱动。人们相信,“人为地把人体外形保存下来,就意味着从时间的长河中攫取生灵,使其永生。”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渐渐明白,艺术并不总能战胜时间,它无关乎人们生命的延续。但是,相对的,它创造的是一个“符合现实原貌、而时间上独立自主的理想世界。”
在《继园台七号》中,有这样一句旁白:“那个年代,朴实中呈现着繁华,繁华中又带着些真诚。实实在在,绝不炫耀,却是一个永远逝去的盛世。”

《继园台七号》60年代香港的点点滴滴


从这个角度回望这部电影,便不难理解,杨凡导演创作这部电影的初衷。杨凡志于为旧香港这具木乃伊涂上香料,使其免于腐朽。这是一部送给旧香港,送给文学,送给电影的,以动画形式封存的关乎时光的情书。
十年辛苦不寻常。杨凡导演采取动画电影的形式,梦幻般地还原了20世纪60年代“六七运动”时期下的香港,连诸普鲁斯特、《红楼梦》、好莱坞电影等文化元素,展现了殖民地背景下的中西方文化融合,这种动画电影的形式无疑地给予了观众一种对于过去时代的自由遐想,更拓宽了创作者广阔的创作边界。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