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精神终将胜利:量子纠缠的祛魅七十年(4)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在这个过程中,激光的发展和应用成了探索光子纠缠的主要路径,这也是我们看到很多量子实验设备都与激光紧密相连的原因。通过激光脉冲,光子纠缠现象可以被更精准、高效地控制和观察。多粒子纠缠态的研究与探索成了学界主流,造价昂贵、高度精密的量子实验设备也登上了历史舞台。
随着量子纠缠实验的价值愈发明晰,其带来的量子信息学价值产出更加充沛,同时实验成本不断增大。量子纠缠开始成为国家科技竞争的焦点,以及科技战略的重点倾斜方向。最近几天,大量媒体都在讨论中国在量子纠缠领域研究处于世界第一方阵,其价值与意义也在于此。
2012年,著名的潘建伟小组首次实现了八光子纠缠,并成功将该技术应用于拓扑量子纠错和百公里量子隐形传态实验。2010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实现了4个量子接口之间的纠缠。之后清华大学段路明团队通过光束复分技术,在实验中实现了25个量子接口之间的量子纠缠。至此,量子加密、量子网络等量子信息学成果开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2017年,潘建伟团队利用“墨子号”量子卫星完成了全新的量子通信进行试验,实现了在在1200公里的通信距离,以卫星量子诱骗态光源平均每秒发送4000万个信号光子,极大丰富了量子通信的实验手段,并为量子通信走向应用奠定了新的基础。
在光子纠偏之外,以超导微波来诱发量子纠偏,是另一种目前阶段的主要实验思路。也是通用型量子计算机的主要探索方向。2018年,芬兰阿尔托大学教授麦卡·习岚帕团队对两个独自振动的鼓膜进行了量子纠缠,两个鼓膜持续进行了30分钟左右的互动。
对于量子纠缠的实验从未止步,就在今年8月《自然》杂志还发布了德国团队实现14个光子有效纠缠的研究成果。
量子并不代表着神秘莫测的未知。只有实验,更精密、丰富、多元的实验,才能让量子纠缠从神坛走下,来到人间。
应用黎明:从量子纠缠到量子通信、量子计算
距离第一次光子纠偏实验,已经过去了七十年。虽然在大众舆论范畴中,我们依旧有太多关于量子力学的祛魅工作要完成,毕竟今天的量子就像曾经的电能一样,有很多东西对大众来说是反常识的,但在产学衔接的端口,量子纠缠的数十年实验探索已经产出了应用成果。其中最为大众熟悉的就是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