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思想史:从弗洛伊德到互联网(14)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其目的是为了找到耐寒的小麦品系,以便为不断扩大帝国版图的德国人民提供充足的粮食。布吕歇尔及其部队还进行了远征,甚至去过西藏开展民族学以及植物学研究。这表明他们想得很远,认为偏远地区的“劣等”民族可能被迫培育了此类作物。
1938年5月2日,希特勒签署了遗嘱,在他死后要将遗体送往慕尼黑,停放在统帅纪念馆供人们吊唁,之后在附近埋葬。慕尼黑比起其他任何地方,甚至林茨,都更像是他的家。在《我的奋斗》中,希特勒曾将这座城市形容为“德国艺术的大都市”,并进一步说“不到慕尼黑就不能算了解德国艺术”。正是在这里,他和艺术家的争吵在1937年达到了顶点。
1937年7月18日,希特勒在慕尼黑为德国艺术之家举行了揭幕仪式,其中陈列了近900幅纳粹收藏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分别出自阿诺·布雷克尔、约瑟夫·托拉克和阿道夫·齐格勒等深受纳粹党喜爱的艺术家之手。展品还包括希特勒的多幅肖像画,以及赫尔曼·霍耶的一幅名为《在起初已有圣言》的画作,展现出元首在早期的纳粹集会上咨询其“同事”的怀旧画面。需要提醒的是,此时任何理论性的批评已经遭到禁止,只能发表报道性新闻,于是有一位评论家巧妙地将批评融进了报告文学之中:“展出的每一幅绘画作品都投射出充满深情的崇高或具有挑战性的英雄气概……完整的现代生活中存在的压力和问题丝毫没有留下任何印象,并且存在着一种昭然若揭的遗漏,没有一张画布描绘了城市和工业生活。”
在展览开幕的当天,希特勒发表了一篇长达90分钟的演讲,以彰显他对该场合的重视程度。在讲话过程中他再次向德国人民保证,“文化崩溃”的始作俑者已被一网打尽,而活力充沛的古典日耳曼传统已经复兴。他重申了他关于现代艺术的许多众所周知的观点。在这次讲话中,他将现代艺术形容为糊在德国身上的“黏液和粪便”。但他比往常说得更多。艺术和时尚截然不同,他坚持认为:“每年都有新的艺术产生。今天是印象主义,明天是未来主义和立体主义,甚至可能是达达主义。”不,他坚持说,艺术“不是建立在时间之上,而是建立在人民之上。因此艺术家的当务之急是为人民竖立纪念碑,而不是为某一段时期树碑立传”。希特勒说,种族(血统)是一切的一切,而艺术必须对此表示尊敬。他坚持认为,德国“需要的是……反映我们日益增长的种族统一的艺术,它们也是丰满的、对全体人民的写照”。
身为一个德国人意味着什么?他说,它意味着“保持纯粹”。其他种族可能有其他的审美渴望,但“对表达纯粹法则的德国艺术的向往永远活在我们民族的内心深处”。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艺术家必须展示人民所看到的东西,“而不是蓝色的草地、绿色的天空、硫黄色的云彩之类的东西”。对于那些“很明显患有眼疾的可怜人”,德国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处。为升华其主题,他承诺“对我们文化中最后的腐败元素”发动“一场无情的净化战争”,将“所有这些拉帮结派的饶舌者、半吊子和艺术伪造者统统消灭”。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