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古代青瓷综论(4)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北宋中晚期,越窑开始逐渐衰落,但是,这种衰落,并非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水平的急转直下,而是伴随着生产中心从上林湖地区向周边和更广阔区域扩散、转移,逐步衰退。这种转移的主要走向是,从浙东的宁绍地区转向浙西南的瓯江上游。在此过程中,居于两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台州地区,作为地理上的中间跳板,充当了产业转移的主要中转地,在窑业技术交流融合方面担当了关键性角色。继越窑之后在浙西南崛起的龙泉窑,其青瓷产品面貌与越窑“和而不同”,正是因为并非拿来主义、直接继承,而是在继承本土工艺传统的同时,积极吸纳外来文化因素、推陈出新的结果。
(四)鼎盛期
南宋至明代早中期是浙江古代青瓷生产的鼎盛期,也是最富活力的时期。在继承本土的越窑技术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外来的乳浊釉青瓷工艺,龙泉窑和南宋官窑均烧制出了工艺水平登峰造极、富有特色的乳浊釉青瓷,其中,多次施釉的薄胎厚釉青瓷工艺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粉青釉青瓷继秘色瓷之后,成了又一种高端青瓷的代表作。浙江古代青瓷生产中心的第三次地理转移,于这一时期最终完成。

浙江古代青瓷综论


图六
杭州老虎洞窑址出土南宋官窑纸槌瓶
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藏
南宋早期,越窑步入晚期阶段,经历低岭头类型短暂的复兴以后,生产历史迅速终结。龙泉窑在续接越窑的辉煌的基础上,发扬光大,生产规模快速扩大,并在元代达到顶峰。以大窑为中心的龙泉南区和紧水滩水库一带的龙泉东区,构成了双核格局;围绕双核,众多窑场在其毗邻的浙西南、浙南瓯江流域以及更加广阔的浙西、闽北等地区,广泛分布。由低岭头类型承接的、来自中原地区的乳浊釉青瓷工艺,除被南宋官窑吸纳之外,在龙泉窑系统更是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加之紫金土制胎技术的采用,使得龙泉窑青瓷产品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既有传统文化因素为主的厚胎薄釉青瓷,也有面目一新的薄胎厚釉青瓷;既有白胎青瓷,也有黑胎青瓷;精品青瓷的釉色既有素雅的粉青,也有青翠的梅子青。虽然南宋官窑的工艺技术高超,在乳浊釉青瓷烧制方面占有无可匹敌的崇高地位(图六),但因为它是朝廷直接组织管理的特殊窑场,在浙江古代青瓷生产上发挥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不及龙泉窑。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