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海结盟:铸就民族团结的不朽丰碑(5)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穿过“结盟泉”,记者来到“结盟农庄”彝家乐,老板吉克莫萨热情地欢迎我们。“这几年,到这里的游客逐渐多起来了,我们的农家乐,也受益了。”他说,一年可以收入10多万元。
和吉克莫萨一样,“结盟新寨”建起来后,因为紧邻纪念馆,许多家庭通过开农家乐、卖土特产、经营民宿等,收入得到了大幅提高。
在彝海村采访,记者发现,有好几位年轻人辞掉了大城市的工作,回到村里建设家乡。村文书毛金全就是其中一个。他在南京上大学,后在云南工作,2019年选择回到家乡。“刚开始时家人并不理解,但我觉得,回到家乡,为家乡做一些实事,也是很好的选择。”他说,村里的181户贫困户早已脱贫,2018年,村集体经济采取合作经营,流转土地706亩,采取“村支部 合作社 农户入股”的模式种植花椒,受益中,集体占35%,入股村民占65%。
为激励村民养成好习惯,改变脏乱差的卫生环境,彝海村利用积分超市激励村民整治个人卫生及生活环境卫生,每月以各家庭为单位统计积分总和,可在积分超市用积分免费兑换物品。
毛金全是一名年轻的党员,他说,红军长征经过彝区,在这里埋下了革命火种,谱写了民族团结的光辉篇章,彝区群众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未来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这让记者想到了在纪念碑前看到的一幕,火红的腊梅竞相绽放,如同彝区人民的幸福生活一样。
沙马依姑——彝海结盟的故事要代代相传
“我爷爷是当年彝海结盟的主持人,也是见证人,我作为他的后人,理所应当把彝海结盟的故事讲下去,把民族团结的精神传承下去。”1月20日,在彝海结盟纪念馆,管理员沙马依姑坚定地说。
1963年出生的沙马依姑,已在这里工作了35年。这段有自己爷爷亲自参与的历史,沙马依姑也已讲了35年。
“我1986年参加工作就是在这里,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要把一生奉献在这里。”沙马依姑说。从最早只有他一个管理员,到如今整个遗址景区30多人的管理团队;从最早只有一处遗址,到今天纪念碑、纪念馆相继落成,沙马依姑见证了彝海结盟的故事代代相传,“我们要让后代永远记得,红军来过,我们彝族和红军是兄弟骨肉。”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