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誉为“上海的女儿”,曾邀请毛泽东题写“少年宫”三个大字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宋庆龄是上海的女儿,生于斯、长于斯、工作和战斗于斯,大半生在此度过。在宋庆龄诞辰13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我们既缅怀她作为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的功绩,又钦敬她作为新中国儿童福利事业先驱者、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中国福利会主席的大爱。
「把最宝贵的东西给儿童」
检索有关宋庆龄的传记或书信集,“儿童”是最为耀眼、出现频次最高且贯穿其人生始终的关键词。她的名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已成为我国教育工作者应知应会的常识理念。
宋庆龄站在历史、未来和国家、民族的高度关爱少年儿童的成长,要求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在她的心中,可爱的孩子犹如充满生机的小树苗,要像爱护幼苗一样爱护孩子,不仅在物质上做好少年儿童的保健工作,更要给孩子们提供有益的、健康的精神食粮。
1946年至1947年,宋庆龄带领中国福利基金会在上海贫苦儿童集居的地区创办了三个儿童福利站,分别位于胶州路、许昌路和乍浦路。那时的上海贫苦儿童,不仅得不到读书的机会,而且吃不饱饭。为此,宋庆龄将教育家陶行知所倡导的“小先生”制引进福利站,将儿童组织起来成立“识字班”,由福利站的教师或附近公立小学的学生担任教书先生,以此培养出了一批“小先生”。然后,这些“小先生”带着小黑板走街串巷,教授更多的失学儿童识字,教唱进步歌曲,传播革命思想。
宋庆龄认为,“小先生”制是当时最经济、最有效的消灭文盲的方法。到1949年5月,三个福利站共培养出170位“小先生”,开办了数百个识字班,有近5000名失学儿童到识字班学习。
1950年8月,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宋庆龄将中国福利基金会改组为中国福利会,成为专门从事妇女儿童工作的人民团体。由此,中国福利会在儿童福利事业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实验性、示范性工作,开创了多个“第一”。比如,新中国第一所妇幼保健院、第一家新型幼儿园(托儿所)、第一座少年宫。
值得一提的是,1953年6月1日,由宋庆龄创办的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正式成立。为了找到合适的场地,她经过多方打听,得知位于延安西路64号的英籍犹太富商私宅“大理石大厦”一直空着,便赶紧将其租了下来。她把“大理石大厦”作为礼物送给孩子们,修建了科技楼、游艺楼、小剧场和天象馆等,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在正规的学校教育之外,宋庆龄还创办了新中国第一本综合性儿童刊物、第一家儿童艺术剧院和剧场。由此,不仅一步步改善了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各种条件,还有力地提升了孩子们的自信心、独立性。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