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泪叫声“额吉”,那段共和国往事已融入万家灯火(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在都贵玛成为“上海市荣誉市民”的今天再度复盘电视剧的创作轨迹,不难发现,这实质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中的一则佳话被锻造成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的过程。
“每次孩子一声‘额吉’喊出口,就想哭”
“孤儿”,本是人类一切关于不幸、痛苦、同情词汇的注脚。但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孤儿却因为强大祖国的呵护、党无微不至的关爱,成为了“国家的孩子”、草原母亲的“宝贝”,健康成长。刘小锋记得,他随编剧柳桦一起在草原筹备拍摄时,从没听到当地牧民嘴里说出一声“孤儿”,“那批孩子里,最大的七岁,最小的只有几个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国家的孩子’,都被草原牧民当成了心肝宝贝”。善良的草原人民伸出援手,并在漫长的岁月中兑现了“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的感人承诺。

含泪叫声“额吉”,那段共和国往事已融入万家灯火


如今,回想起创作的日日夜夜,刘小锋说:“超越了血缘、地域、民族的亲情故事,是我们56个民族一家亲的见证,也是始于上海的不容忘却的历史。”原本相隔千里的上海与内蒙古人民没有血缘关系,现在骨肉相连、生死相依。正是如此荡气回肠的民族团结佳话以及都贵玛的爱与胸怀,让创作者坚定了将往事搬上荧屏的信念。如刘小锋所言,当年他有勇气把这趟“不被市场看好”的创作进行到底,因为“相信真实的力量、人民的情感”。
后来发生的一切没有辜负真实、真情与真心,更没有辜负都贵玛老人。打开视频平台里的《国家孩子》,能看见网友留下的无数弹幕:“有没有人跟我一样,每一次孩子一声‘额吉’喊出口,我就想哭。”意料之中,后续弹幕里“热泪滚滚”穿越岁月和代际而来。
>> 相关链接
“草原额吉”都贵玛:
用大爱温暖“国家的孩子”
1959年,新中国遭遇困难时期,上海、江苏、安徽等地的福利院收留了比正常年份多几倍的弃婴,被收养的几千名孩子因粮食不足随时面临死亡的威胁。在国家领导人的关切下,从内蒙古紧急调拨了一批奶粉,可这只是杯水车薪。时任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提议,把这些地方的孤儿接到草原来,分散到蒙古族人家寄养。
于是,20世纪60年代初,3000多名南方孤儿踏上了前往内蒙古大草原的列车。这些孩子,被称作“国家的孩子”,以都贵玛为代表的牧区女性,从此成了“国家的孩子”心中的额吉。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