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村庄⑦‖绿进沙退的较量(5)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杭州林”。
民勤到兰州的距离不超过400公里,对于马俊河而言,把家里的门一锁,“逃离”民勤,不过是几个小时的车程。但是每次要离开的时候,总有一种声音在召唤或是阻挡他“逃离”的步伐。是的,他走了,中国又少了一份阻挡沙漠前进的力量。
那几天,正在武威市采访的《杭州日报》记者周华诚也实地经历了4.24特大沙尘暴,他在网上看到韩杰荣和马俊河为民勤绿洲所做的努力,想做一期宣传报道,帮助他们发起公益活动。于是,在《杭州日报》的倡导下,主题为“拯救民勤·绿色传递”的活动很快发起了,许多杭州市民开始通过捐款和实地种植等方式参与进来,第一年的120亩“杭州林”就这样在民勤种下。
得到《杭州日报》的支持,经历4.24特大沙尘暴后的点点滴滴,思来想去,马俊河坚定了回去的决心。
“有了杭州人民的支持,费用有了着落,种植梭梭的进程也快了起来。2011年开始,腾讯公益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等多个公益组织也加入到‘拯救民勤’行动中来。”马俊河补充说,随着媒体宣传力度的加大,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其中,从2007年的30多名志愿者种下80亩开始,到2022年3000多名志愿者参与种植防风固沙林1万亩。
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成立之初,韩杰荣心里为其设定的行为方向是两个:一是通过开展节水教育,推广节水农业、荒漠化治理、村落小生态治理等实践活动,助力民勤生态恢复。二是通过电子商务带动民勤农产品的销售并提高产品附加值,让农户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实现增收,减轻对生态和水资源的压力。
如今,随着民勤县夹河镇国栋志愿者生态林、“我们的村庄,我们的家乡”互联网植树、公益创新生态保护新模式——拯救民勤立体生态保护等多个项目的落地实施,“拯救民勤”井然有序进行着。
“2020年,我们在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的基础上,注册了甘肃青梭公益发展中心,从游击队转向正规军,希望可以吸引更多的人。”而在此之前,韩杰荣和马俊河根据实践经验确定的“10元1棵梭梭树、700元1亩梭梭林”,已成为互联网植树的标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社会组织利用互联网组织压沙植树,开展生态治理这种公益模式的可行性,并通过不断创新保障了它的可持续发展,“拯救民勤—志愿者绿洲行动”也成为中国公益治沙的典型模式。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