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湖上的斗争》背后的那些真实故事(3)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苍茫漠漠董家谭,绿树阴阴向水湾。
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电影《湖上的斗争》背后的那些真实故事


剧照:敌人押着“铁小伙”的父母诱骗游击队员出来投降
由于地处水陆交通要道,昔日的董潭村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素有“高邮第一大村”的美誉。董潭村也是革命老区,这里河沟交错,芦苇丛生,极易于隐蔽和转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董潭村开设过我新四军的兵工厂和被服厂,成为战争供需品的生产基地。解放战争时期,董潭村有一位被称为“铁小伙”的民兵队长施善元,他带领民兵队利用湖里的芦苇荡打游击,消灭打蒋匪军,保卫家乡人民,他的故事在当地广泛流传。
上世纪50年代初,为响应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指示,全国开展轰轰烈烈的治理淮河运动,位于扬州和淮安之间的高邮,是治淮重点工地。当时,上影厂的主创人员深入治淮工地体验生活,听当时的高邮县县长吴越同志讲述了董潭村和“铁小伙”的故事,深受感动和启发,随即决定在董潭村拍摄《湖上的斗争》这部电影。

电影《湖上的斗争》背后的那些真实故事


解放初,扬州开展轰轰烈烈的治理淮河运动
导演杨村彬后来回忆道,为了拍《湖上斗争》,他在高邮体验生活好几个月。期间深入采访群众,获得了大量一手材料,其中大部分素材是由当年担任游击队连长的县长吴越提供。1946年内战爆发,随着形势的不断恶化,新四军从战略考虑,决定北撤,将新四军主力部队和大部分地方武装撤往盐城、山东等地。决定北撤时,仍需留部分同志坚持原地斗争。坚持原地斗争,意味着将在更艰苦、更危险的环境中生存斗争。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坚持原地斗争的同志大部分都牺牲了。江苏省老省长惠浴宇曾说过:“在解放战争中,高邮牺牲的同志为最多。”在高邮县委书记李健召开的留下来坚持原地斗争的动员会上,吴越第一个站起来大声表达:“李书记,我留下来坚持原地斗争。”坚持原地斗争的三年,是吴越等人一生中经历最艰苦最危险的三年,说九死一生毫不夸张。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