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工业史对中国向高端制造业转型的启示(续)(8)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向下滑动查看
苏联第一颗火箭卫星
美国有两个选择,要么争分夺秒搞出一个发射计划来,要么直接用洲际导弹发射卫星。前者需要时间,后者改装一下就可以,困难在于卫星重量。火箭飞离大气层需要推动力,苏联研制出威力巨大的分级推进火箭。当时发射1磅重物需要10万美元火箭燃料。苏联第一颗卫星重83.6公斤,合184磅,仅燃料就需要1840万美元。美国不想那么做,但是元件多,电路复杂,即使每一个晶体管都做到最小,卫星也小不到哪里去,因为电线不能无限细,镊子和焊枪无法无限小。如何减轻卫星重量成了技术瓶颈。
两个月后,1957年12月6日,美国匆忙发射一枚实验火箭,载星重量3磅(1磅=0.9072斤),升空两秒爆炸。媒体大肆宣扬“美国为什么输了”,造成股市动荡。其实美国的做法就是数学思维,先理论分析(数学理性),再实验检测(实验理性),最后实际应用(实践理性),避免浪费,尤其是避免时间浪费。
纯粹是为了应急,美国陆军信号部开发出一种微型化组件,1英寸(2.54厘米)长的陶瓷薄片可以装好几个电子元件。

欧洲工业史对中国向高端制造业转型的启示(续)


美国陆军信号部队。为什么是美国陆军信号部想到了这个瓷片呢?这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1958年1月31日,比苏联晚118天,美国成功发射一颗人造卫星,重18磅,是苏联卫星的1/10,拉开电子设备小型化序幕。

欧洲工业史对中国向高端制造业转型的启示(续)


欧洲工业史对中国向高端制造业转型的启示(续)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