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雨》:失落的文化血脉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作者:李雪蓓
“热带雨”是一种地区性天气现象,也是电影《热带雨》中有着丰富内涵的意象,导演陈哲艺以此意象贯穿全片,讲述了一个新加坡华文老师和一个留守学生间的故事。近来年,华语电影的外延不再局限于两岸三地的电影创作,新加坡、美国等地的华裔电影人或立足本土(如本片导演前作《爸妈不在家》),或以合拍的方式创作(如《别告诉她》),丰富了华语电影的形态。而这些影片之所以能被归为华语片并获得认可,不仅在于其主创有华人、使用了汉语等表面的元素,更深层的原因是这类影片大都关注了中国式家庭的困境,并由此引申出文化传承等问题。

《热带雨》:失落的文化血脉


《热带雨》海报
早在处女作《爸妈不在家》中,陈哲艺便聚焦新加坡华人的家庭问题: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夫妻谋生的艰难、下一代的教育、与菲佣的相处……既表现出新加坡本土的独特性,又有华人社会的同一性。《热带雨》作为导演的第二部剧情长片,延续了前作的家庭母题,以中学华文老师阿玲的家庭作为故事主干,触及夫妻之间由不孕引发的出轨和家族内部由赡养老人引发的矛盾,而留守学生伟伦的出现,打破了本就微妙脆弱的家庭关系。
伟伦的成长历程是影片的另一条暗线,父母的缺位使他对老师的关心产生了依恋,对中华文化的向往使华文老师成为他的精神导师,身处懵懂的青春期又使他对其产生欲望的幻想,阿玲作为多重身份的合体,自然成为伟伦欲望投射的对象。因为补习中文,伟伦无意间走入了阿玲的家庭,他既以孩子的身份完成了阿玲作为母亲的想象,又以旺盛的生命力唤醒了瘫痪老人,还作为新鲜的男性力量填补了出轨丈夫的空缺。三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不仅构成了完整的家庭,亦放大了各自的失落,而使他们失落的症结正是血脉和文化的无处归依。
汉语作为文化传承的标志,在本片中与武术一样,是中华文化的缩影,却又处于几近失语的尴尬处境。新一代华裔不再使用汉语交流,学校对华文教育的忽视,以及日常生活中汉语、新加坡式英语、闽南语和马来西亚语的交替出现,杂糅的语言环境使年轻一代难以讲出流利的汉语,这是全片的根本焦虑所在。而瘫痪的老人沉默地看着胡金铨导演的《侠女》,伟伦自小练习武术并获得武术比赛冠军等近乎刻意的设置,不仅关乎年轻与衰老、动与静的对照,更是导演对传承中华文化血脉的偏执再现。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