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新鲜事|海德格尔不会拒绝一个农民工来思考他(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他显得与自己的社会身份格格不入,家里人觉得他不老实打工,妄想看什么哲学书。他开始变得焦虑,但是毫无办法,最后干脆就放任自流。朋友这个词,他不敢轻易使用。因为以前在村里,他是最会读书的人,现在却成为最落魄的人。他把自己评价为一个“无用场的人”。
他从未忘记自己还是一个农民工。他经常会因为身份受到歧视。早年去店里买衣服,店员不招待他,甚至去理发,店员也不会搭理他。
哲学能提供给他很多词汇来描述自己的人生,海德格尔对技术的批判,他在打工刚开始的时候会想这些。但现在不太想了,因为都习惯了。他读叔本华的书,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但他不觉得无聊,相反,人生充满着需要去理解的深刻的意义。(文中“陈直”为化名)
(来源:谷雨实验室-腾讯新闻)
农民工作家用创作为群体代言
父亲在时/没有父亲节/有了父亲节/却没有了父亲……这是农民工作家何真宗创作的诗《父亲节》。他曾是亿万农民工的一员,创作文学作品500多万字,出版自传体长篇小说9部,先后获首届全国鲲鹏文学奖诗歌一等奖等多项奖项。
这些年,一路漂泊一路歌,何真宗从乡村走进城市,经历了很多痛苦和磨难:无助时曾睡过荒山;落难时因囊中羞涩,有家不能回的痛苦;可他都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坚强度过了逆境。最近,正在创作的长篇诗歌《打工往事》《工厂往事》,也已在媒体上陆续发表。
上世纪90年代初,19岁的重庆万州区武陵镇朝阳村青年何真宗因为父亲重病需要钱医治,高中毕业便到沿海地区闯荡。“很想上大学,成绩不错,尤其爱好文学,一心做着当作家的梦。”何真宗对《工人日报》记者说。
在深圳街头徘徊两个多月后,找不到工作的何真宗又回到老家。但面对重病又缺钱医治的父亲,他再一次南下东莞,三个月后终于进入一个塑料工厂工作。
厂区封闭偏远,生活枯燥,工作辛苦,何真宗感到“我想要写点什么,我要把自己和身边的人记录下来”。他开始伏在铁架床上创作诗歌,最早一篇发表在广东《外来工》上,成为当时的热门诗歌,他也变成当地农民工群体中的“明星”。此后,何真宗对文学创作越发热爱,他的诗歌也陆续发表。
何真宗说他最欣慰的是自己2005年创作的诗歌《纪念碑》不仅获得共青团中央“鲲鹏”文学奖诗歌类一等奖,而且在2016年1月广东东莞两会上,由市人大常委汤瑞刚含泪朗诵,并以此为由,提交了10份关于保护外来务工人员权益的提案。“我为农民工做了一点实事,这是我最高兴的。”何真宗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